目前分類:Theory (1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 Jul 07 Sun 2013 22:38
  • 變通

和尚買梳子  

經濟學巨擘森穆遜教授曾說,
經濟學是很簡單的供求關係,
但甚麼才是供應和需求,
卻是一個不好解答的問題,
因為同樣的物品可以有不同的功能,
但我們很多時會因本身先入為主的概念,
去將產品固定在一個特定的使用功能,
因而忽略了其他可供發展的市場。


例如,一般人都會認為和尚是出家人,
當和尚剃度出家之後,
他們便沒有理髮的需要,
自然不會購買梳子,
這個思維下,和尚對梳子的需求並不存在。


可是,這個思維假定的是和尚對梳子的需求,
是基於一般人對梳子的使用,
假如和尚對梳子的使用範圍並不如一般人所想,
那麼和尚對梳子的需求是有可能存在的,
在市場學教科書就有這樣的一個故事。


從前有三個賣梳子的商人,
他們想挑戰自己的銷售能力,
於是約定三人都向和尚推銷梳子,
看誰的銷售成績最好,
平常人的看法是三人的銷售業績都會掛零,
因為和尚根本對梳子沒有需求,
但三人都造出了銷售成績。


第一個人針對和尚沒有頭髮的特徵,
將梳子理順頭髮的功能,
改為向頭部抓癢和按摩頭皮,
結果也造成了一些生意。


第二個人向寺院的僧人遊說,
說善信要長途拔涉的扮登山,
結果頭髮都因此散亂了,
以這樣不整潔的儀容來禮佛是不敬的,
若是寺院可以提供梳子給信眾,
則是有利功德的事情,
僧人想想這也有道理,
結果也購入了一些梳子。


第三個人向寺院的住持推介,
說住持在佛學上的修為很高,
兼且書法也很好,
假如住持向禮佛的信眾送上親筆書寫,
「積善疏」的梳子作為紀念,
必定可以令寺院的香火更盛。


在文字上,「疏」和「梳」同音,
而「疏」是「開通疏導」之意,
在梳子上書寫「積善疏」,
也代表了向信眾祈福的意思,
在音和義上都是很不錯的紀念品,
最重要的是由寺院住持親筆書寫的紀念品,
第三個人的銷售成績自然最是理想。


三個人的銷售對象對不同,
但三人都成功的將原來梳子需求改變,
令需求和原來的不一樣,
也打開了另外的一片天。

po 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ID
  • 請輸入密碼:

消費  

同消費資料相結合的方法和形式稱為消費模式,是消費的表現形式。
消費模式分為消費的自然模式和社會模式兩種,
前者指同消費資料間自然、技術性的結合模式,
由消費物件和消費手段本身的自然屬性所決定。
如食品用於吃,房屋用來住,衣服用來穿等。
由於消費工具、設施的不同,會顯出不同的消費模式。
而消費的社會模式是指消費的社會組織形式。
是個體消費還是群體消費,是自給性消費還是商品性消費,
是經濟合理性消費還是浪費性消費等都屬於消費的社會模式,
體現特定的社會消費關係性質。

消費模式的結構

消費模式可從不同角度認識。從結構類型看,可分為核心,
即一對夫婦和未婚子女組成的;一對夫婦,
包括新婚夫婦和老年夫婦;直系,即三代同堂;
單身。這些不同類型的結構,其消費模式各有特點。

主要成員職業看,有工人、農民、知識份子等不同職業,
由於職業不同,必然引起消費模式的差異。
知識份子用於文化教育消費的支出明顯高於體力勞動為主的工人。

收入水準看,有貧困型消費模式,掙錢只是養家糊口;
溫飽型消費模式,其消費開支用於購買生存資料多,
消費以追求物美、價廉、實惠為標準;小康型消費模式,
其家中有較多存款,享受資料和發展資料所占比重上升,
購買力向「高、精、新、多功能」的消費資料投放,
支付能力對購買能力的約束弱化;富豪型消費模式,
消費趨於隨心所欲,追求名牌,這種消費結構的人數極少,
但消費傾向影響很大。

在確定自己的消費模式時,應從自己所處的地域、結構類型、
生命週期階段、收入水準、成員職業等方面綜合分析,
不能盲目地模仿或攀比消費模式。

消費模式的類型

浪費型

消費模式是指在消費過程中伴隨著較大浪費的消費模式。
浪費型消費違背客觀規律,造成消費資料的浪費,
過多地購買食品、藥品回家,最後只能當垃圾扔掉,
在造成物質資源浪費的同時,也浪費了的金錢,
降低的消費水準。

奢侈型

消費模式以追求享受和顯示富有為特徵。
這類消費者大多數是先富起來的,消費水準較高,
熱衷於豪華、舒適、講體面、講排場的消費,
揮金如土,購買商品或勞務注重檔次、品質及自己的滿意度,
很少關心商品或勞務的價格。

消費模式還可從的民主氣氛方面認識,
即家長專權模式、民主模式和自由模式。
家長專權模式帶有濃重的傳統和個性色彩,
最大的特點是丈夫或妻子一人說了算,
成員只能處於被動服從地位。
成員的勞動所得基本上全部交「公」,
由「家長」一人重新分配;成員的開支受到制約,
自主權很少;的重大決策權完全落在「家長」身上,
成員少有發言權。這種模式與現代社會已經越來越不相稱,
家族式的「家長制」更是遭到衝擊。

自由散漫模式多出現在親緣關係複雜的,
缺少極具權威的家長人物,沒有當家人。
最典型的特點是各自為政,各人自掃門前雪。

民主消費模式

民主消費模式在形式上仍然存在一個財政主管人,
但更多的只是起召集作用。至於的財政分配,
是民主協商形式斟定。每個成員,
只要有工作收入也必須交「家用」,
但卻不必是收入的全部,可能是大部分,
可能是一半左右,也可能只是象徵。
具體消費尤其是大宗消費專案上,
更是成員共同商議的結果。
這是一種適應現代的消費模式。
很顯然,民主集中型的消費模式更合乎情理,
也更為人接受。消費模式本身就帶有一定規律性,
所以已具有一定自控性。但是,要講求科學消費,
還要講究一些科學控制方法。

提倡科學合理的消費模式的意義

科學、合理的消費模式,也就是節約、
環保、文明的消費模式。
提倡這種消費模式,
有益於提高國民的生活水準和生活品質,
增進快樂、幸福。首先,
科學合理的消費模式能夠促進人們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協調發展,
從而得以全面地享受生活樂趣。人不僅要有物質生活,
還要有精神文化生活,而且,隨著食、衣、住、用、
行等基本物質生活需要滿足程度的提高和人自身的發展,
精神文化生活就更顯得重要。一個人,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質生活,
還要有多方面的精神活動,才能較深切地感受到自身生命的價值,
較全面地領略到生活的樂趣。反之,如果過分沉溺于物質享受,
而精神生活貧乏,或者品位不高,這種不和諧的生活,
很難說是真正快樂和幸福的。而人們在消費中注重節約,
講究文明,就會比較合理、均衡地安排其消費支出,
在追求適度、實用、舒心的物質生活的同時,
不斷增加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消費,從而拓展精神生活空間,
提升精神境界。在這個過程中,人們的快樂、幸福感也會增強。

其次,科學合理的消費模式有益於人們的身心健康。
健康是人的快樂、幸福的重要影響因數。
人的健康不僅指身體健康,而且指心靈健康,
兩者又相互聯繫相互影響。人的身心是否健康,
與其生活方式有很大關系。過度的物質消費和揮霍奢侈,
對提高生活品質和增進身心健康往往是有害無益的。
過度的物質消費和揮霍奢侈,
必然會擠佔享用精神產品的時間和空間,
使人變得精神空虛,心理失衡。
而低級、庸俗以至淫穢的娛樂消遣行為,
則會污染、毒化人的心靈,使其身心受到摧殘。
所以,只有在物質消費中講求節約,注意適度和合理,
同時保證必要的精神文化消費和閒暇消費,
並注重其品位,人們才能贏得身心健康,
從而增進快樂和幸福。

再次,科學合理的消費模式有利於自然
生態環境的保護和社會生活秩序的穩定、
改善,為人們創造一個適宜的生活環境。
面對不斷惡化的自然生態環境,
人類日益認識到保護和改善自然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和緊追性,
並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保護和改善自然生態環境,
不但要調整經濟發展戰略和增長模式,
同時也要求改進人自身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
人在消費中是否注重節約和環保,
對自然生態環境有相當大的正面或負面影響。
為了能生活在宜人的生態環境之中,
我們每個人都要把注重節約和環保,
變成自己的行為習慣,在日常生活中節約每一滴水、
每一度電、每一滴油、每一粒米、每一張紙。
同時還必須懂得,個人消費行為直接關係到社區、
休閒旅遊園區、公共場所等的環境以及交通出行秩序。
為了所在的社區潔淨、安寧,旅遊休閒能賞心悅目、
休憩自如,出入公共場所感到秩序井然、氣氛詳和,
出行通暢、安全,我們每個人都應在
各種消費行為中講文明,守秩序,禮讓待人。

科學消費的種類

現實中的顧客是多種多樣的,
不同的顧客在購買動機及行為方面有著很大差別。
受購買動機、經濟條件、生活方式、社會文化、
年齡和個性等因素的影響,
顧客的購買行為主要有以下六種類型:

1、價格型購買

具有這種購買行為模式的客戶對商品價格比較敏感。
其中,有些總喜歡購買廉價商品,
甚至在沒有購買意向的情況下,
見到廉價商品也會採取購買行動。
還有些價格型的人特別信任高級商品,
認為這類商品用料上乘,品質可靠,
即所謂「一分錢,一分貨」,
所以常樂於購買高價商品,
認為這樣可以使自己的需求達到更好的滿足。

2、理智型購買

有些客戶習慣于在反復考慮、認真分析、
多方選擇的基礎上採取購買行為。
他們購買商品時比較慎重,不輕易受廣告宣傳、
商品外觀以及其他購買行為的影響,而是對商品質量、
性能、價格和服務等認真比較。接待這類客戶要實事求是,
詳細地介紹商品,努力促成交易。

3、衝動型購買

具有這種行為模式的顧客經常在廣告和商品陳列、
使用示範等因素刺激卜購買商品。
他們在挑選商品時主要憑直觀感受,
而很少進行理智思考,不大講究商品實際效用和價格等,
因為喜愛或看到他人爭相購買,就會迅速採取購買行動。
生動的廣告、美觀的商品包裝、引人注目的商品陳列等,
對於吸引這類購買者效果十分顯著。

4、想像型購買

有些人往往根據自己對商品的想像、評價或聯想進行選購。
該類客戶在購買商品時,比較重視商品名稱、造型、圖案、
色彩、寓意等,這是一種比較複雜的購買行為。
具有這種購買行為的客戶通常對商品有很高的鑒賞力,
他們的選擇對相關群體的影響比較大。

5、習慣型購買

有些客戶通常根據自己過去的使用習慣和愛好購買商品,
或總是到自己熟悉的地點去購買商品。
他們一般比較忠於自己熟悉的商品、商標和轉銷商,
選擇商品和購買地點具有定向性、重複性,
他們見到自己慣剛的商品就果斷採取購買行動,
不需要進行反復比較。

6、隨意型購買

有些顧客對商品沒有固定的偏好,
不講究商品的商標和外觀,往往是隨機購買,
這被稱為隨意型購買。它有兩種表現:
一種表現是不願為購買商品多費精力,
需要時遇到什女就買什麼,圖方便和省事;
另一種表現是購買者缺乏主見或經驗,
不知道怎樣選擇,樂於仿效他人,
賣方的建議對其影響也很大。


人們的購買行為模式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的購買行為模式如何,
與產品特性有直接關係。人們在購買不同類別的商品時,
往往會採取不同的行為模式。
例如,購買一般生活用品,屬於隨意型、習慣型的較多。
而對於高檔消費品,多數人屬於理智型。
對於服裝、禮品等,則以衝動型或價格型購買占多數。
因此,你掌握了各種類型的客戶,
就能深入地瞭解客戶的需求,
就能更好的為顧客提供服務,
從而最終贏得顧客。

po 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獨立非執董有多重要?

投資者關心公司更換獨立非執董,

通常只有兩個原因:
一是若其突然請辭甚至集體求去,
有說是公司經營惡化的先兆;

二是公司委任名人任獨立非執董,
或會提升外界對公司管治的觀感,
令股價造好。


獨立人士監察管理層
事實上,公司管治近年愈來愈受投資者重視,
公司董事一般分為執行和非執行兩種,
前者負責公司日常運作,亦可能同時是公司股東;
後者則主要負責監督角色,
其中獨立非執董與董事會不存在利益關係,
主要是以獨立人士身份監察管理層,
並給予專業意見,保障小股東的利益。


獨立非執董的角色向來不甚起眼,
不過,他們會擔任董事會屬下薪酬委員會
(制定董事及管理人員的薪酬政策及架構)、
提名委員會(檢討董事會架構、人數及整體組成質素)、
審核委員會(負責審核財務報表的完整性及維持與核數師的關係)
的主要委員,並由其中一名非執董出任委員會主席,
負起照顧股民利益的重責。

港交所要求上市公司必須在董事局
內委任最少3名獨立非執董,
以保障公眾及少數股東利益。

非執董由管理層物色
今年2月,港交所(00388)上市科主管狄勤思曾表示,
許多地區均要求董事會大部分成員為獨立非執董,
該所希望立例要求獨立非執董比例最少達三分之一,
並要確認其有充足時間履行職責,
以提高公司管治水平。

「股壇長毛」David Webb則批評,
要提高公司透明度,關鍵不在於獨立非執董人數。

理論上,獨立非執董不參與公司運作,
亦不涉任何利益關係,獨立性應不容置疑。
不過問題就在於非執董是由管理層物色,
部分人選可能來自主席親友或公司前任要員,
所以獨立非執董有多「獨立」,
一時間不容易弄清,往往要經較長時間觀察。


但無論如何,據以往經驗,每逢有名人加盟,
即使是出任不參與營運的獨立非執董,
仍能為股價帶來一定沖喜作用。

 

po 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下是Van K. Tharp在
「Super Trader / Make Consistent
Profits in Good and Bad Markets」
一書中所提出的一份交易人自我評估表。


如果拿這份問卷去給巴菲特考,他大概會得鴨蛋。
所以,這份問卷應該只對走同一個路線的人有效。
哪一種路線?就是純交易路線的人。

我認為這個市場基本上可以分成三種類型的投資人,
第一類是投資者,他們靠長期投資績優的公司而獲利,
比如巴菲特。
第二類是投機家,他們靠遠見與勇氣而獲利,
比如科斯托蘭尼。
另一類是交易人,他們靠正確的操作而獲利,
比如Ed Seykota。


如果你是交易人,下表的評估才有意義。


01.我有份書面經營計畫指引自己的交易/投資。

     □是 □否


02.我了解市場正在做什麼,以及哪些事會影響大局。

     □是 □否


03.我對自己的交易結果負起完全的責任,
    因此我能持續不斷矯正自己的錯誤。
    (任何一點為否的話。整句算否。)

     □是 □否


04.我敢摸著良心說,放手讓獲利愈滾愈大,
    遇有損失則斷然認賠批出,這件事我做得不錯。

     □是 □否


05.我有三套交易策略,能夠配合大局加以運用。

     □是 □否


06.對於交易策略一,我已經蒐集了至少50筆交易
    (亦即從歷史資料或者實地交易)的R倍數分布。
    如果你不知道R倍數分布是什麼,
    那表示你還沒蒐集,請答「否」。

    □是 □否


07.對於交易策略二,我已經蒐集了至少50筆交易
    (亦即從歷史資料或者實地交易)的R倍數分布。

    □是 □否


08.對於交易策略三,我已經蒐集了至少50筆交易
    (亦即從歷史資料或者實地交易)的R倍數分布。

    □是 □否


09.對於我的每一套交易策略,我都知道分布的期望值和標準差。

    □是 □否


10.對於我的每一套策略,我都知道它們行得通和行不通的市場類型。

    □是 □否


11.我只在目前的市場類型是某套策略行得通時才用它去交易。

    □是 □否


12.我對我的交易有清楚的目標。
    我知道自己對賠損(drawdowns)能夠容忍到什麼地步,
    也知道今年要達成什麼。

    □是 □否


13.根據我的目標,我有清楚的部位規模設定策略,以達成那些目標。

    □是 □否


14.我完全了解在我的交易中我是最重要的因素,
    而且我在自我修練上所下的工夫,
    多於執行交易/投資的其他任何層面。

    □是 □否


15.我完全了解我的心理層面問題,且常處理它們。

    □是 □否


16.我經常做交易的優先要務。

    □是 □否


17.我認為自己是嚴以律己的交易人/投資人。

    □是 □否


每答「是」一次,給自己一分,務必誠實作答。
把分數填在這裡 。來看看你的分數代表的意思:


*14分或以上。
你有當出色交易人/投資人的基因,
而且可能在市場上表現得很好。


*10-13分。
你有很大的潛能,但也許犯了一些重大的錯誤;
許多人可能是犯心理層面的錯誤。


*7一9分。
你遠高於平均值,但還沒能躋身大聯盟。
你就像中學的美式足球明星,
想要擠進美國職業美式足球聯盟(NFL)。


*4一6分。
你比街上的普通投資人要好,但要磨練技巧,
你還有一大段路要走。你可能需要改進自己、
加強紀律,以及你的交易策略。


*3分或更低。
你是普通交易人/投資人的一員。
你也許希望有人告訴你,到底該做什麼事,
而且想要現在就賺到大錢;如果辦不到,
你會另找吏好的顧問或者大師幫你忙。
結果呢?根本不管用。如果第3和第12題你答「是」,
那麼你是有些潛能,而如果你願意追求卓越,
幾年內或許可望躋身到上層。

po 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刺激顧客欲望訣竅

顧客是否買你的東西,完全由顧客而定,
不能硬行推銷,這已是公理;
創造顧客就是引導、刺激顧客的購買欲望,
變被動銷售為主動創造。要想實現這個目標,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001.商品價廉物美,品種繁多;


002.務到家,誠實守信;


003.幽雅舒適的購物環境、購物氛圍;


004.在積極爭取每一個回頭客上動腦筋;


005.要善於分析不同年齡顧客、
不同性別顧客的購買心理特徵。
從而有的放矢地進行產品推銷;


006.刺激顧客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
觸覺等感覺器官;


007.來者都是客。


在接待不同的顧客時,以下三點應特別注意:


①顧客買與不買一樣對待。


②顧客買多買少一樣對待。


③顧客穿好穿壞一樣對待。


那麼,刺激顧客購買有什麼訣竅嗎?


001.免費贈送
這大概是最有效的促銷方式。


002.有創意、新穎的包裝
人要衣裳也要包裝。


003.新鮮的小玩意兒
應流行趨勢而推出的新奇產品,
特別易引起消費者的注意。


004.增添魅力的產品
大多數人都很注意服飾、飲食、生活方式、
個人保健的流行趨勢,而且除了想跟得上流行,
也希望自己更有魅力。


005.有個人風格的產品
這是個講究自我的時代,
每個人都希望由穿的衣服到使用的物品都能表達個人的品味。


006.強調技巧或知識的產品
“自己動手做”,目前可謂是風行世界。


007.具有感情投資的產品
有很多產品都可附加些感情的東西,
對孩子或寵物的愛,對父母的尊敬、
對自然環境的關心、甚至懷舊情緒等。


008.便宜的東西
每個人都喜歡討價還價、占點便宜,包括有錢人在內。


在刺激顧客購買的過程中,有許多方法可以借鑒,
當然,也可以動動腦筋,自己想一些辦法。
總之,如果能夠密切圍繞上面的幾點做文章,
效果應該是顯而易見的。


正確的做法是必須找出顧客的需要所在,
以及該如何滿足他們。

 

po 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談判技巧101招


談判技巧101招>談判前的準備

001.要成為談判高手,得學會“讀懂”對方的需求。

002.記住,一個談判者絕不可能做太多的準備工作。

003.最先考慮你所能獲得的利益,而不是損失。

004.在談判實踐中提高你的技巧。

005.要做好談判時妥協、讓步的準備。

006.根據談判的類型,制訂相應的戰略。

007.明確代理人的職權。

008.明辨主次:準備在次要的地方做出讓步。

009.靈活機動——這是力量的象徵,而不是軟弱的表現。

010.如果你匆匆同意,便會後悔無窮。

011.寫下你所有的目標,然後將它們按主次排序。

012.確認哪些地方是可以妥協的,哪些是不可以的。

013.用一句簡單的話表達每一個目標。

014.談判前放棄所有不切實際的目標。

015.一定要收集與談判有關的所有重要信息。

016.在別人談判時靜坐旁觀。

017.從著名談判家的傳記中學習戰略戰術。

018.與瞭解談判對方的人交談。

019.留意,對方也許有一個隱蔽的議程。

020.不斷通過對方在談判中的表現來檢驗你的猜測。

021.如有可能,請教前任談判隊的成員。

022.事先調查誰將代表對方參加談判。

023.要使你的談判策略簡單、靈活。

024.談判時避免脾氣暴躁和灰心喪氣,永遠不要發怒。

025.擬定書面的時間表,以安排簡要介紹情況及演習戰術的時間。

026.穿那些令你覺得舒適的衣服,但它們要顯得精幹,不是太新潮,也不要太保守。

027.練習如何在談判桌旁保持沈默。

028.試覑制定議程——它會影響會議的其他部分。

029.比會議開始時間早到一點到達,你會顯得放鬆,有效率。

030.用簡潔的語言書寫議程,並在議程中包括每一項要討論內容的時間安排。

031.不要超過兩小時、一刻不停地持續談判。

032.牆上應有掛鐘,以便每個人能看到時間。

033.談判時,不要一下子展示你所有的戰術。

034.若需要的話,應確保各方都有私人的電話線。

035.如果需要查詢公司資料,不妨帶一台便攜式手提電腦。

036.確保領隊的目光可以接觸到所有重要的談判人員。

037.你方的“強硬派”應遠離對方的“強硬派”就座。

038.將椅子以等距隔開。


談判技巧101招>進行談判

039.談判開始時,陳述的觀點應該是那些不會引起爭議的、一般性的。

040.從一開始便強調達成共識的必要性。

041.聽別人說話時,不僅要聽他的內容還要聽他的語調。

042.提出建議時,儘可能不要夾雜感情因素。

043.直到你有相關的話要說時才開口。

044.仔細留意對方的提議。

045.適當的時候運用你的幽默感,但不要試圖表現得太聰明。

046.尋找談判立場上的共同點。

047.等對方完全結束時再做出回應。

048.如果不得以而用拖延的策略時,通常要顯得自然,也不要用得太濫。

049.應表明你所做的每一個讓步對你來說都是重大的損失。

050.要求休息時間以考慮新的提議。

051.如果你被一個成功的戰術挫敗了,在你回覆之前一定要“三思而行”。

052.訓練自己應付談判中常用的各種各樣的戰術。

053.當有未知的因素插入談判時,不妨休會。

054.僅參與有建設性的爭論。

055.如果一個全新的問題引入,不妨提出休會。

056.如果你一旦同意了“不留記錄”地談話,要遵守你的諾言。

057.讓你方的一名成員專門捕捉對方發出的信號。

058.保持警惕,關鍵的信號也許只持續一秒鐘。

059.觀察別人的身體語言時要學會相信自己的直覺。

060.問許多“怎樣”的問題,告訴對方你方願意妥協讓步。

061.觀察身體語言的變化並相應調整你方戰術。

062.定期總結並重新評估你方的立場。

063.運用重複的方法以及正確的身體語言來強調你方的主要觀點。

064.如果你覺得需要仲裁人調解,不妨將問題委托第三方。

065.永遠不要損害對方的尊嚴。

066.對方失去衝勁時,充分發揮你方優勢。

067.不要在一天的結束時談論主要事件,那個時候,你們精神疲乏。

068.不斷檢視對方觀點中的弱點。


判技巧101招>結束談判

069.首先只給出最少的讓步——你不需要讓得更多。

070.保持從容的目光接觸,強調每一個讓步對你來說都是嚴重的損失。

071.不要輕易讓步,除非你得到甚麼東西作為回報。

072.交易中在小事情上做出讓步是為了在大項目上不妥協。

073.提醒對方可達成協議的範圍有助於打破僵局。

074.完整記錄談判結束時達成的所有協議。

075.閱讀所有關於談判初期的筆記。

076.討論並定義任何書面形式中可能會產生歧義的詞。

077.確信你為了加快談判速度,沒有忽略任何事件。

078.當你要結束交易時,語氣要肯定,但不要帶攻擊性。

079.確認對方有足夠的權力結束交易。

080.給出最後的提議時,眼睛要望著對方。

081.如果你對協議不甚滿意,就不要簽名。

082.強調辯論中你所發現的共同之處。

083.試著理解對方的猶豫。

084.為了打破僵局,同意定一個日子回顧所做的讓步。

085.有禮貌,但要堅持原則。這會使你贏得尊重。

086.不要企圖用“以牙還牙”來回報。

087.當秩序恢復正常時,不要堅持道歉。

088.罷談後,及時與對方聯繫。

089.為了減少損害,應同意日後約定日期再會談。

090.把邀請第三方看成是積極的步驟,而不是失敗。

091.邀請調解人時要三思而後行——代價是昂貴的。

092.保證調解人在雙方急於談判有所進展時發揮作用。

093.考慮使用非常規性的方案來走出僵局。

094.對於好的仲裁,在你能力範圍之內的付費是值得的。

095.確保你完全瞭解仲裁的全過程。

096.選擇雙方都完全信任的仲裁者。

097.如果必要的話,要求第三方替你們約請仲裁人。

098.要在協議實施的順序上達成一致意見。

099.對如何履行達成的協議,擬定出最終的時間安排。

100.決定哪些人需要定期瞭解協議進程的最新消息。

101.留下好的最後印象,這與初次印象同樣重要。 

po 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身為主管,無論是面對公司外的客戶,
或者公司內的員工,常常都要用到談判技巧。
能否善用這個技巧,往往關係了事情的成敗。
你懂得如何談判嗎?

培訓與發展(T+D)雜誌最近歸納,
談判中最常用到的十個談判技巧:

 

01.如果…那麼…。
例如,求職者要求五萬元的薪資,
但是公司提出四萬八千元,求職者可以表示:
“如果上班半年,我達到了公司的目標,
那麼能不能幫我加薪到五萬元?”

 

02.放棄的每件事物,都要換取一些回報。
例如,主管要求員工在一個月內擬出專案,
但是員工回復無法如期完成,
主管可以提出:“如果下個月你能完成這個項目,
我會多給你兩個月的時間,去完成其他工作。”

 

03.德雷莎修女的原則。
德雷莎修女懂得尋求協助,以達到目標,
談判時可以運用相同的技巧。
例如,培訓主管發現某部門的員工,
常常缺席培訓,他可以告訴該部門的主管:
“有些員工告訴我,主管不給他們時間受訓,
你可不可以幫我安排員工的時間,
讓員工可以完成工作,也可以受訓。”

 

04.幫助我瞭解。
問問題以厘清對方的看法。
例如,在授課時,一名學員反駁老師:
“你現在談的這個技巧,對我們根本沒用。”
老師不用再向他解釋技巧的好處,
而是可以反問他:“為什麼你覺得這個技巧沒用?”

 

05.同理心。
瞭解對方的顧慮及解釋自己的想法。
例如,有些主管希望公司把培訓的時間縮短,
培訓部門可以說:“我瞭解你們的時間寶貴,
我碰到許多主管,都覺得他們沒有時間受訓,
但是最後他們發現,投資兩天的時間受訓,
成果非常好。”

 

06.你一定是在開玩笑。
表達出無法置信的感覺,
以鼓勵對方提出更好的條件。
例如,員工向主管追加五萬元預算,
主管可以說:“五萬元!你一定是在開玩笑。”

 

07.有條件的不。
提出的條件比對方要求的少一些,
希望對方因此放棄。
例如客戶要求公司下星期多完成一件工作,
公司在拒絕時可以說:
“我們很樂意多幫你完成工作,
但是下星期不行,下下星期可以嗎?”

 

08.更高層的權力。
表示自己沒有決定權,
必須獲得上層的允許。
例如,客戶要求在週末加開課程,
你拒絕時可以說:
“我沒有權力在週末時使用教室。”

 

09.引用專家的意見。
例如,幾個部門的主管
不希望員工浪費上班時間受訓,
培訓部門可以說:“總裁參加過這個培訓,
他告訴我這個培訓非常實用。”

 

10.你要套餐嗎?
模仿速食店的套餐做法,
提供更優惠的條件,
以贏得對方更多的承諾

po 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買樓勿倉卒 緊記「上車10式」

thumbnail.jpg 

現時用家多擔心買不到樓,
置業決定愈來愈急,
不消一天便會立即決定入市,
即使未找銀行估價,
也倉卒買樓。
在今時今日,縱使樓價看來有升無跌,
考慮入市時,建議尚要按步就班:

01.選地區︰
首先要了解本身需要,如鄰近上班地點、
父母居住區域、校網等,
分清首選區並分優先次序。


02.入市預算︰
上車客手上有入市資金,
要計算負擔樓價能力,
如200萬以下或達某個銀碼水平。


03.觀察地區︰
必須親自落區了解實際環境,鎖定合適的物業。


04.睇樓︰
不可以同一日內看太多單位,以免混亂。


05.分析數據︰
了解過去3個月的物業成交價和放盤價,
須有初步預算。


06.議價︰
看中單位及參考成交數據後,
貨比三家,小心駛得萬年船。


07.銀行估價︰
避免超出預算,估價須足以支付首期3成金額,
並把訂金交由己方律師代為保管及保存收據。


08.量力而為︰
計算負擔能力,
每月支出不多於總收入四成(以七成按揭計)。


09.比較律師費及其他成本支出︰
由於每間律師行除了基本買賣合約費用外,
還有按揭律師費,必須向律師查詢固定開支成本。


10.驗樓︰
親身前往單位驗樓,若有疑問,
必須透過律師澄清,因正式簽約後,
追究責任較為困難。


買樓不可以衝動,須預先定下入市路線圖,
除了要有足夠首期外,還要有決心,
若拖泥帶水、三心兩意,
斷定你一世人都買不到樓。

反之,欠缺入市經驗的首次置業人士,
也應該多做功課,了解市況和置業目標樓盤資料,
常言買樓不同買菜,不可以倉卒決定。

即使買至潮價值數千元的數碼產品,
也需貨比貨,走多幾間店舖格價,
置業動輒數百萬元,更不可兒戲!

po 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意收樓陷阱 逐一破解

業主收樓頓然發覺單位變成垃圾崗,
其實新樓收樓有固定程序,
二手樓買家同樣亦要重視本身權益,
留意當中收樓陷阱。

一般而言,買賣二手樓皆由物業現狀交易,
包括附送室內的電器和傢俱,
在買賣合約內一一列明,以免他日爭拗,
尤其是付樓價尾數予己方律師樓處理前,
驗樓程序必須親力親為。

由於睇樓時部份家俱和電器能否如常運作,
肉眼很難分辨得很清楚,
因此在收樓前自備清單以免遺缺,
最好還帶備用具來測試,
以防萬一。

尤其是冷氣機、洗衣機等電器,
若果要求業主留下自用,
在交易前最好抄下型號和牌子,
收樓時核對,一入屋便開著起碼十分鐘或以上,
以測試是否如常運作。

另外自備裝水器皿,
把清水倒入洗手盤和去水位,
假若發現淤塞時,即時處理責任誰負,
否則容易錯失追究的責任;與此同時,
以手提電器插頭測試每個電掣亦是否運作正常,
全屋燈掣能否正常開關,逐一測試,
不可嫌麻煩了事,望兩眼便完事。

不怕麻煩破解化粧樓
除此之外,還有一切對數單據,
包括水電煤過戶和管理費支付單據,
若果完成交易後才發覺前度業主欠上管理費,
由新業主代付後,事後追討費時失事。
因此二手買家在收樓前,
最好準備所有文件及帶同收樓專家在場,
以免人去樓空難以追究。

也有部份買家會拍攝室內角落,
慎防單位間隔被改動,
此法也有是呈堂證據,
若告上法庭成為有力證供。

對於投資者把單位包裝用來
掩飾室內「盲點」行內俗稱為化粧樓,
涉及包括把水漬暫時掩蓋,
以圖避免涉及單位漏水情況,
這方面肉眼很難判斷,若果買家細心點,
可以向管理處或鄰近街坊了解
單位有沒有大問題,滲水情況的嚴性,
有沒有官司纏身等等。

其實不少人在收樓時不細心,
經常遺留了正確收樓觀念,
樣樣細心、收樓安心。

po 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eadingManiacs.gif 

 

學習方法

學習的目的是在增進個人知識技能、
發展潛能及培育健全人格,
以達到適應社會、有效充實知能為目標。

有效的學習能使個人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選擇良好的學習環境
例如
照明、
聲音、
顏色、
溫濕、
場地等
都會影響學習效率、時間,
及運用合適的學習方法,
將促進個人的學習成效,
學得更廣博、更精深。

選擇與運用
現將時間與感官上不同之選擇,
對學習成效造成之影響列舉如下:

時間上的選擇──
每個人精神旺盛期不盡相同;
有些人是早雀型的,
有些人則是夜貓型的。
若能配合自己所屬的類型,
將可提高學習之效果。

一般人的記憶能力之巔峰時間,
約於上午十點左右;
而長期背頌記憶已學習過之事物的巔峰時間,
約於下午六點至八點。

感官上的運用
學習時身體上各種不同之感官
耳、眼、手,應妥善加以運用。

每個人在學習過程中之吸收能力有異,
粗略可劃分為下列三種類型:

1.視覺型
過目不忘。
重點:要多看。

2.聽覺型
聽過不忘。
重點:要背的東西不妨唸出聲音來。

3.運動型
做過不忘。
重點:多操作、多書寫、多作筆記。

另外,看官們謹記得學習三部曲
預習、聽講、複習。

一個人的遺忘程度,
第一天遺忘約25%,
如果當天能立即複習,
則是降低遺忘率的最佳選擇。

有效學習的方法
以下提出十二項有效的學習方法供讀者們參考:

01.概覽法
需要瀏覽大量之文字敘述時,
「概覽法」是最佳的選擇;
以此方法閱讀之速度快、理解多。

02.純讀背頌法與嘗試記憶法
「純讀法」
是將學習之內容,
從頭到尾一遍又一遍地唸,
直到能順口背頌為止。

「嘗試記憶法」
則是唸完一至三遍後,
即開始嘗試著記憶與背誦;
背至不順口的地方,隨即翻閱查看。

若將前述兩種學習記憶法加以比較,
「嘗試記憶法」比「純讀法」之效果好些。

03.諧音法
運用音調類似的「諧音法」幫助記憶,
例如將「Shenandoah Valley 」譯成
「仙人豆山谷」較易於背誦;「5717488」
譯成「 吾妻伊氣死爸爸」……等,
可幫助您多記住幾個數字與英文單字。

04.方位記憶法
例如「我現在在面對麥當勞時三點鐘的位置」,
比「我在左邊」或「我在麥當勞的旁邊」
等易於記憶辨識。

05.演繹法
即舉一反三,逐漸由相關事物類推到其他事物,
由小到大,由少至多,逐次推演擴展使學習內容更趨廣泛。

06.歸納法
若要記憶二、三十項事物較難記住時,
將之分類為物品類、抽象類或相關事物再加以記憶,
將可收事半功倍之果效。

07.機械記憶法與心象記憶法(Mental Imagery)
「機械記憶法」就是死背、死記;
「心象記憶法」則是把學習事物加以趣味化來幫助記憶。
例如:當想及娃娃時,聯想到乳齒、髮香、粉紅絲帶;
想及花園時,聯想到玫瑰花、牡丹、蘋果樹、
梨子樹……等串聯許多聯想與記憶,
可幫助您增強辭彙之應用。

若將「機械記憶法」與
「心象記憶法」加以比較,
前者記得快但也忘得快;
後者學習成效較高。

08.分散背誦法
需要花費3小時背誦記憶的事物,
若將其分散為3個小時單元;
意即,背誦記憶1小時後,
立即休息一段時間,
再進行第二單元之背誦,
其效果比集中背誦3小時要好得多。

09.朗讀法
需背誦的文章採用朗讀法為佳。

10.「查問三讀法」(SQ3R法)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提出SQ3R法,
按其英文字母S、Q、3R來解讀「查問三讀法」如下:

S(Survey)為掃瞄,即先瀏覽、
略讀章節摘要、大小標題、重要字句,
使自己對學習事物有一概括的認識與瞭解。

Q是發問(Question),就是每次閱讀後,
針對瀏覽過的教材提出相關問題,自己給自己發問題。

3R是閱讀(Read)、背誦(Recite)、複習(Review)。
由詳細精讀教材,到徹底瞭解內容後,再將教材背熟,
並經常複習,可加深對學習事物的記憶與瞭解。

11.PQRST讀書法
PQRST 讀書法中

P為預覽(Preview),即快速閱讀教材;

Q(Question)即為發問,經概覽後提出重點及問題;

R為閱讀(Read),即以精讀方式將知識加以確認;

S為自述(State),用自己的話把閱讀後之重點述說一遍,
並且嘗試回答章節後預設之問題;

T為測驗(Test),即自我測試,
可增進了解是否已熟唸、明白、瞭解學習之事物。

12.MURDER合作學習法
1988年Dansereau發展出MURDER合作學習法,

M為準備(Mood),

U為理解(Understand),

R為回憶(Recall),

D為檢查(Detect),

E為推敲(Elaborate),

R為複習(Review)。  

po 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危機管理

「危機」是沒有事先張揚,在任何時間、
地點會隨時爆發出來,每個人總會有機會遇上,
卻不懂得如何妥善處理。
在公司之內,別以為老闆才有機會面對危機,
其實辦公室各階層都需要有風險管理的意識。
有「危」就有「機會」,
但處理不當的話就會變成「轉機為危」。
不論,你是老闆還是員工都要有心理準備,
迎接危機的降臨。


每天也居安思危
安坐辦公室的你,曾否想過發生什麼危機?
每天做同樣重覆的工作,似乎不會出了亂子。
但是,危機沒有特定性,是致命性地爆發,
令人有是出乎意料。
有時,你以為小事一樁,
但是最後產生的結果,可能令你無法想像。

作為職場人士要怎樣面對危機?
我們可以引用美國著名諮詢顧問
史蒂芬•芬奇(Steven Fink)的一段名言:
「每個人都應當像認識到死亡和納稅難以避免一樣,
爲危機做好計劃,知道自己準備後的力量,
才能與命運周旋。」

歷史不斷地重演,危機不斷地發生。
每一次危機過後,同樣的危機有可能再發生一次,
只不過在不同時空,不同的方式爆發出來。
雖然,大家都汲取過寶貴的教訓,
可是時間令人容易淡忘。

想危機減到最少或者離你而去,
就要時刻都要實行「危機管理」。
然而,所謂危機管理,就是要令面對危機時,
將損失盡量減到最低,用最大可能保護自己。

簡單例子,很多員工往往不會把電腦內的資料back up,
萬一電腦突然故障或被病毒入侵時,資料被全部刪掉,
這個影響非同小可。
如果,我們能夠簡單每天把資料備份,
就可以避免產生以上不必要的危機。

如果,自問不是解決麻煩的高手,
就要一早為自己想出應付辦法,不要「臨喝掘井」。
正如,引述美國武器製造商
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
其前任CEO曾經說過:
「每一次危機的本身即包含著導致失敗的根源,
也孕育著成功的種子。發現、培育以便收穫
這個潛在的成功機會就是危機管理的精髓。」

至於,
管理層方面亦應該為公司制定完善的風險系統,
就是管理學上所講的「PPRR模式」,

即是危機管理四個階段的工作:
危機前預防(Prevention)、
危機前準備階段(Preparation)、
危機爆發期準備(Response)和
危機結束期恢復(Recovery),

又稱 “MPRR”模式
(Mitigation、Preparation、Response、Recovery)。

實際上,公司可以有較實際的三個方法︰

1.監察系統。
對有機會引起危機的各種因素進行監測,
搜集能觸發危機的資訊,以便第一時間掌握事件最新的變化。

2.預測系統。
對搜集得來的資料進行分析,
以預測可能發生的危機對公司的損害程度。

3.控制系統。
制定危機爆發後所採取的相應措施,
盡量將破壞程度減到最少。

po 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管理必懂的部分知識

01.蝴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
蝴蝶效應:上個世紀70年代,
美國一個名叫洛倫茲的氣象學家
在解釋空氣系統理論時說,
亞馬遜雨林一隻蝴蝶翅膀偶爾振動,
也許兩周後就會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
的一場龍捲風。

蝴蝶效應是說,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
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
有些小事可以糊塗,有些小事如經系統放大,
則對一個組織、一個國家來說是很重要的,
就不能糊塗。
管理啟示今天的企業,
其命運同樣受“蝴蝶效應”的影響。
消費者越來越相信感覺,
所以品牌消費、購物環境、服務態度……
這些無形的價值都會成為他們選擇的因素。
所以只要稍加留意,我們就不難看到,
一些管理規範、運作良好的公司
在他們的公司理念中都會出現這樣的句子:

啟示:
“在你的統計中,對待100名客戶裡,
只有一位不滿意,因此你可驕稱只有1%的不合格,
但對於該客戶而言,他得到的卻是100%的不滿意。”

“你一朝對客戶不善,
公司就需要10倍甚至更多的努力去補救。”

“在客戶眼裡,你代表公司”。

今天,能夠讓企業命運發生改變的
“蝴蝶”已遠不止“計畫之手”,
企業坐而無憂的壟斷地位日漸勢微,
開放式的競爭讓企業不得不考慮
各種影響發展的潛在因素。
精簡機構、取消福利房等措施,
讓越來越多的人遠離傳統的保障,
隨之而來的是依靠自己來決定命運。
而組織和個人自由組合的結果就是:
誰能捕捉到對生命有益的“蝴蝶”,
誰就不會被社會拋棄。


02-青蛙現象
青蛙現象:把一隻青蛙直接放進熱水鍋裡,
由於它對不良環境的反應十分敏感,就會迅速跳出鍋外。
如果把一個青蛙放進冷水鍋裡,慢慢地加溫,
青蛙並不會立即跳出鍋外,
水溫逐漸提高的最終結局是青蛙被煮死了,
因為等水溫高到青蛙無法忍受時,
它已經來不及、或者說是沒有能力跳出鍋外了。
青蛙現象告訴我們,一些突變事件,
往往容易引起人們的警覺,
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卻是在自我感覺良好的情況下,
對實際情況的逐漸惡化,沒有清醒的察覺。

啟示:
啟示之一是:
我們的組織和社會生存的主要威脅,
並非來自突如其來的事件,
而是由緩慢漸進而無法察覺的過程形成。
人們目光短淺,只看到局部,而無法縱觀全域,
對於突如其來的變化,可以從容面對,
對於悄悄發生的大的變化,而無法察覺,
最終會帶給我們更加嚴重的危害!

啟示之二是:
青蛙,就好象是我們生活中的芸芸眾生,
我們要著眼未來,勤于思考新的問題,
勤于學習新的知識,不能過“今日有酒,
今日醉”和“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的醉生夢死的生活,到頭來將是非常可悲的!

啟示之三是:
當今的社會,是一個知識爆炸、日新月異的時代,
知識也需要不斷更新,所以我們不要一味的沉迷于現狀、
安於現狀,不思進取,這樣下去的話,
肯定會被時代所淘汰,也會有面臨失業的危險!

啟示之四是:
我們不要單純的,只能面對突如其來的危險,
而忽視那種緩慢而又微小甚微的危險,
因為,那種緩慢而又微小甚微的危險,才是最可怕的!


03-鱷魚法則
鱷魚法則:其原意是假定一隻鱷魚咬住你的腳,
如果你用手去試圖掙脫你的腳,
鱷魚便會同時咬住你的腳與手。
你愈掙扎,就被咬住得越多。
所以,萬一鱷魚咬住你的腳,
你唯一的辦法就是犧牲一隻腳。

譬如在股市中,鱷魚法則就是:
當你發現自己的交易背離了市場的方向,
必須立即止損,不得有任何延誤,
不得存有任何僥倖。


04-鯰魚效應:Catfish Effect
以前,沙丁魚在運輸過程中成活率很低。
後有人發現,若在沙丁魚中放一條鯰魚,
情況卻有所改觀,成活率會大大提高。
這是何故呢?
原來鯰魚在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後,
就會“性情急躁”,四處亂游,
這對於大量好靜的沙丁魚來說,
無疑起到了攪拌作用;
而沙丁魚發現多了這樣一個“異已分子”,
自然也很緊張,加速遊動。
這樣沙丁魚缺氧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沙丁魚也就不會死了。

當一個組織的工作達到較穩定的狀態時,
常常意味著員工工作積極性的降低,
“一團和氣”的集體不一定是一個高效率的集體,
這時候“鯰魚效應”將起到很好的“醫療”作用。
一個組織中,如果始終有一位“鯰魚式”的人物,
無疑會啟動員工隊伍,提高工作業績。

“鯰魚效應”是企業領導層激發員工活力的有效措施之一。
它表現在兩方面,一是企業要不斷補充新鮮血液,
把那些富有朝氣、思維敏捷的年輕生力軍引入職工隊伍中
甚至管理層,給那些固步自封、因循守舊的懶惰員工和
官僚帶來競爭壓力,才能喚起
“沙丁魚”們的生存意識和競爭求勝之心。
二是要不斷地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
新管理觀念,這樣才能使企業在市場大潮中搏擊風浪,
增強生存能力和適應能力。

關於鯰魚效應的應用,
目前已有鯰魚效應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
在領導活動中的應用,具體包括競爭機制的建立、
能人的啟用、領導風格的變革等等。
但筆者認為鯰魚效應的分析和應用遠不止這些。
思考問題的視角不同,發現問題、
解決問題的方法就不同。

首先,如果鯰魚本體代表領導者。
領導者即影響他人完成任務的個體或者集體,
在死氣沉沉的沙丁魚箱內,
沙丁魚就象徵著一批同質性極強的群體,
他們技能水準相似,缺乏創新和主動性,
人浮於事,效率低下,整個機構是一種臃腫不堪的狀態,
而鯰魚領導者的到來(或者內部沙丁魚進化成鯰魚),
新官上任三把火,整頓紀律,規範制度,改造流程,
合理配置崗位和人、財、物,逐漸組織的經營有了起色,
成本減下來了,臃腫的機構簡化了,
無能的沙丁魚被吃了、趕走了,
有能耐的沙丁魚得到了正面的激勵,
這樣整個機構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
在鯰魚領導者的帶領下,整個組織的活力都被調動起來,
從而使集體的力量更加強大,佔領市場、
保有市場才有了堅實的基礎。

從這個角度看,
鯰魚領導者應該具備如下特質:

1.辦事果斷、雷厲風行:
迅速發現組織停滯不前的病症所在,
並能夠快刀斬亂麻,迅速而有效地解決問題。

2.說話算話、強勢作風:
科學地決策,並能夠監督決策的執行,
及時評估政策的有效性。

3.宣導創新、結果導向:
提倡創新,塑造鼓勵創新的氛圍,
從業務流程、工作設計、人員招聘與配置、
薪酬設計和考核等方面體現創新思想,
體現創新的利。

4.成就需求、前瞻視野:
有短中長期發展規劃和目標,
能夠預見組織發展的方向以及現存人力資源與未來的差距,
能夠有效地辨別未來人才,
裁減掉不適合組織發展的拖後腿人員。

5.系統視角、敢於變革:
能夠從系統內外觀察組織系統結構的變化和功能,
既要把自己當作組織的一部分
(相對於漁夫,鯰魚領導者本身也是沙丁魚,
漁夫才是領導者),
又要把自己看成一個小系統中的領導者,
能夠帶動員工隊伍打開局面、
打破常規,取得良好效益。

對於在領導者領導下為了共同目標而奮鬥的職工群體而言,
如果領導者有鯰魚特性,那麼要生存下去的方法就是運動起來,
激發自己的能量,至少要和鯰魚同步速度,
並且要保證同一方向(企業目標),
這樣才不至於被鯰魚追上吃掉,
或者被其他沙丁魚擠到最後憋死。

其次,如果鯰魚代表團隊中一員。
那麼它就意味著新、奇、異,包括觀點的不一樣、
行為的不同、習慣的迥異,正因為不同,才會激發智慧,
一個團隊需要不同性格、不同技能、
不同工作經歷的人加盟,如果都是清一色的員工,
那麼這個團隊產生奇思妙想、
產生高績效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在注重團隊建設、致力團隊溝通的今天,
適當地吸引一些鯰魚加入團隊,
會給整個團隊帶來活潑的工作氣氛,
帶來創新,帶來多贏。
但是鯰魚的數量應當加以控制,
全是鯰魚的話,整個團隊就會出現
“個個是英雄、整體是狗熊”的現象,
因為個個鯰魚都想堅持自己的觀點,
合作和溝通就不存在了,
整個團隊就烏煙瘴氣了,
所以日本有些企業信奉
“一流管理者、二流員工”的用人信條,
既然一條鯰魚能夠帶動一群魚翻騰攪動,
那就沒有必要再放第二條了,
一山不容二虎也是這樣的道理。
從這個角度看,團隊中的鯰魚分子應注重良性溝通、
影響力的塑造,其他員工對待團隊中的鯰魚,
也應該在工作的基礎上與其加強合作。

再次,如果鯰魚代表讓人來勁的工作內容。
現在在很多企業,組織結構和工作設計
依然成為流程改造的一大課題,
不合理、枯燥無味、沒有前景、
單調無聊的工作內容讓人們感覺
像一桶擁擠的沙丁魚一樣沒有激情,
不願意在崗位上多思考多改進,
以致慢慢地形成了集體惰性。
如果能夠把工作擴大化、
豐富化的鯰魚效應應用到工作設計(Jobdesigning)上,
那對組織的財務貢獻也是顯而易見的。
如何把好動、充滿激情的鯰魚放到一潭死水的工作中呢?
這又是一門棘手的學問,
有人主張從橫向和縱向擴大工作範圍、
深化工作內容,讓員工們體驗豐富的工作活動,
感受努力工作的成就,讓他們體現面對挑戰性、
來勁性工作時的激動與欲望;
有人主張運用輪崗的方式增長員工的才幹,
讓他們工作中的鯰魚越游越歡;
筆者則主張在應用以上措施的
同時還要注重人與崗位性格的匹配,
鯰魚就要做鯰魚的事情,
沙丁魚就要做沙丁魚的事情,
崗位中既要有鯰魚性工作內容
也要有沙丁魚性工作內容,
最重要的是要發現員工的偏好,
看那些工作能夠讓他們產生鯰魚的動力與激情,
只有匹配了之後,鯰魚效應才能真正發揮它的作用,
不然雖然設置了鯰魚性工作內容,
卻發現這種工作根本不能讓員工為之動容、
為之奮鬥,那麼這條鯰魚就成了死魚了。

從這個角度看,工作中的鯰魚代表著豐富的工作內容、
令人來勁的責權利、充滿挑戰的工作期望、
新鮮的其他崗位體驗等等。
對於領導者和人力資源管理者而言,
是否要在工作中設置鯰魚工作、
在什麼層次上設置鯰魚工作,
都將是一個組織的戰略問題。

綜上,從不同的角度分析,
鯰魚代表的內容是不同的,
對於一個從業者,領導可能是鯰魚,
那麼你的努力最好和組織保持同方向,
不要往後游,否則就有被吃掉的危險,
永遠充滿激情地向上游,
也許某一天你也變成了鯰魚,
趕著一群沙丁魚向上奮鬥;
你的同事也可能是鯰魚,
那就和他比拼比拼,
看誰翻騰的能量更大;
你的下級也可能有鯰魚,
那就在激勵下屬成長的同時,
別忘了給自己充充電,
保持強勁的勢頭髮展,
否則你也有被下屬吃掉的危險;
你的工作中也可能有鯰魚,
那就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工作,
分清主次,讓鯰魚工作越游越歡,
最好能到上一層工作崗位上去攪動一番。

05-羊群效應:The Effect of Sheep Flock

羊群效應:
頭羊往哪裡走,後面的羊就跟著往哪裡走。
羊群效應最早是股票投資中的一個術語,
主要是指投資者在交易過程中存在學習與模仿現象,
“有樣學樣”,盲目效仿別人,
從而導致他們在某段時期內買賣相同的股票。

羊群效應理論(The Effect of Sheep Flock)
在一群羊前面橫放一根木棍,
第一隻羊跳了過去,第二隻、
第三隻也會跟著跳過去;這時,把那根棍子撤走,
後面的羊,走到這裡,仍然像前面的羊一樣,
向上跳一下,儘管攔路的棍子已經不在了,
這就是所謂的“羊群效應”也稱“從眾心理”。
是指管理學上一些企業的市場行為的一種常見現象。
它是指由於對資訊不充分的和缺乏瞭解,
投資者很難對市場未來的不確定性作出合理的預期,
往往是通過觀察周圍人群的行為而提取資訊,
在這種資訊的不斷傳遞中,
許多人的資訊將大致相同且彼此強化,
從而產生的從眾行為。
“羊群效應”是由個人理性行為導致的
集體的非理性行為的一種非線性機制。

羊群行為是行為金融學領域中比較典型的一種現象,
主流金融理論無法對之解釋。經濟學裡經常用“羊群效應”
來描述經濟個體的從眾跟風心理。
羊群是一種很散亂的組織,
平時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沖右撞,
但一旦有一隻頭羊動起來,
其他的羊也會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
全然不顧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遠處有更好的草。
因此,“羊群效應”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種從眾心理,
從眾心理很容易導致盲從,
而盲從往往會陷入騙局或遭到失敗。

羊群效應的出現一般在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行業上,
而且這個行業上有一個領先者(領頭羊)佔據了主要的注意力,
那麼整個羊群就會不斷摹仿這個領頭羊的一舉一動,
領頭羊到哪裡去“吃草”,其它的羊也去哪裡“淘金”。

06-刺蝟法則

刺蝟法則:
兩只困倦的刺蝟,由於寒冷而擁在一起。
可因為各自身上都長著刺,於是它們離開了一段距離,
但又冷得受不了,於是湊到一起。
幾經折騰,兩只刺蝟終於找到一個合適的距離:
既能互相獲得對方的溫暖而又不至於被紮。

刺蝟法則的運用
刺蝟法則主要是指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
法國總統戴高樂就是一個很會運用刺蝟法則的人。
他有一個座右銘:“保持一定的距離”!
這也深刻地影響了他和顧問、智囊和參謀們的關係。
在他十多年的總統歲月裡,他的秘書處、
辦公廳和私人參謀部等顧問和智囊機構,
沒有什麼人的工作年限能超過兩年以上。
他對新上任的辦公廳主任總是這樣說:
“我使用你兩年,正如人們不能以參謀部的工作
作為自己的職業,你也不能以辦公廳主任作為自己的職業。”
這就是戴高樂的規定。

這一規定出於兩方面原因:
一是在他看來,調動是正常的,而固定是不正常的。
這是受部隊做法的影響,因為軍隊是流動的,
沒有始終固定在一個地方的軍隊。

二是他不想讓“這些人”變成他“離不開的人”。
這表明戴高樂是個主要靠自己的思維和決斷
而生存的領袖,他不容許身邊有永遠離不開的人。

只有調動,才能保持一定距離,而惟有保持一定的距離,
才能保證顧問和參謀的思維和決斷具有新鮮感和充滿朝氣,
也就可以杜絕年長日久的顧問和參謀們
利用總統和政府的名義營私舞弊。

戴高樂的做法是令人深思和敬佩的。
沒有距離感,領導決策過分依賴秘書或某幾個人,
容易使智囊人員干政,
進而使這些人假借領導名義,
謀一己之私利,最後拉領導幹部下水,
後果是很危險的。兩相比較,
還是保持一定距離好。

通用電氣公司
通用電氣公司的前總裁斯通
在工作中就很注意身體力行刺蝟理論,
尤其在對待中高層管理者上更是如此。
在工作場合和待遇問題上,
斯通從不吝嗇對管理者們的關愛,
但在工余時間,他從不要求管理人員到家做客,
也從不接受他們的邀請。
正是這種保持適度距離的管理,
使得通用的各項業務能夠芝麻開花節節高。
與員工保持一定的距離,既不會使你高高在上,
也不會使你與員工互相混淆身份。
這是管理的一種最佳狀態。
距離的保持靠一定的原則來維持,
這種原則對所有人都一視同仁:
既可以約束領導者自己,也可以約束員工。
掌握了這個原則,也就掌握了成功管理的秘訣。


《從優秀到卓越》一書中,
作者科林斯重新解釋了刺蝟理論。
意思是無論狐狸想任何辦法來謀害刺蝟,
刺蝟只需要縮起來,狐狸就無計可施了。
由此說明一個企業只要找到一個簡單有效的發展模式,
無論市場和對手發生任何變化,
都能輕鬆應付,獲得快速增長。

07-手錶定律:Watch Law
手錶定律:
手錶定律是指一個人有一隻表時,
可以知道現在是幾點鐘,
而當他同時擁有兩只時卻無法確定。
兩只表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
反而會使看表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
手錶定律在企業管理方面給我們一種非常直觀的啟發,
就是對同一個人或同一個組織不能同時採用兩種不同的方法,
不能同時設置兩個不同的目標,
甚至每一個人不能由兩個人來同時指揮,
否則將使這個企業或者個人無所適從。

【寓言故事】
猴子與表的故事
森林裡生活著一群猴子,
每天太陽升起的時候它們外出覓食,
太陽落山的時候回去休息,日子過得平淡而幸福。
一名遊客穿越森林,把手錶落在了樹下的岩石上,
被猴子“猛可”拾到了。聰明的“猛可”
很快就搞清了手錶的用途,
於是,“猛可”成了整個猴群的明星,
每只猴子都向“猛可”請教確切的時間,
整個猴群的作息時間也由“猛可”來規劃。
“猛可”逐漸建立起威望,當上了猴王。

po 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壓力力知多少?

753daead425a80d9bdf193f81ac9838a.jpg 

壓力的定義
『個體對於其所來自內外需求或特定事件的刺激,
所引起身心不舒服或緊張的反應狀態,稱為壓力;
此種反應與其人格特質、認知歷程與個人經驗有密切關聯』。
由此定義中,黃惠惠指出壓力是一個複雜的歷程,
包含壓力因子(壓力源)、身心對壓力的反應,
另外還有個人的人格特質與認知歷程等重要的中介因素。

壓力可分成優壓與劣壓,優壓對人有正面影響,
劣壓則對人有不好的影響。
優壓指的是對個人的適當壓力,
符合或高出本身能力範圍一些的壓力,
可以激發個體潛能、促使個人成長。
劣壓指的是過少的壓力,
令人容易鬆懈;或是指過多的壓力,
因對個人的耗損過度而難以復原。

壓力的影響
事實上壓力並非絕對不好,適度的壓力可以激發潛能,
使我們有更好的表現,過度的壓力會危害我們的身心健康,
影響情緒、人際關係與工作表現。
雖然壓力有許多來自於外在環境,
但是造成壓力的主要原因是自己對壓力的看法,
有些人以為自己對壓力適應的很好,
但事實上可能只是習慣了壓力或逃避壓力,
將部分挫折壓抑下去而不去處理,
然而壓力不會自己消失,
作用在四個方面:

1.對生理的影響:心跳、血壓、呼吸、肌肉、神經

2.對情緒的影響:緊張、焦慮、憂鬱、恐慌、不安

3.對認知能力的影響:悲觀、記憶力減退、遲滯

4.對行為的影響:注意力不集中、暴躁、自殺

找出你的壓力源
壓力因子的來源有幾種,包括:

1.自然環境的壓力因子:
指大自然改變所引發的災難,例如921大地震。

2.微生物方面的壓力因子:
指細菌、病毒所引發的疾病等,例如 SARS。

3.社會文化/心理方面的壓力因子:
指社會文化所帶來的心理壓力,例如性別歧視。

4.日常生活的瑣碎之事:
指每日重複、例行的事情與問題,
通常也會帶來壓力,例如塞車、日常家務。

5.生活事件與變動:
日常生活所發生的某些事件,將破壞個人生活的平衡,
例如搬家、換工作、離婚、長輩 死亡。

以下的測試主要是引發大家對精神健康的關注,
若發現分數不理想或不切合你的狀況,請不必介懷。
請回想一下自己在過去一個月內有否出現下述情況 :

01.覺得手上工作太多,無法應付。

02.覺得時間不夠要,所以要分秒必爭。
例如過馬路時衝紅燈,走路和說話的節奏很快速。

03.覺得沒有時間消遣,終日記掛著工作。

04.遇到挫敗時很易會發脾氣。

05.擔心別人對自己工作表現的評價。

06.覺得上司和家人都不欣賞自己。

07.擔心自己的經濟狀況。

08.有頭痛/胃痛/背痛的毛病,難於治愈。

09.需要借煙酒、葯物、零食等抑制不安的情緒。

10.需要借助安眠藥去協助入睡。

11.與家人/朋友/同事的相處令你發脾氣。

12.與人傾談時,打斷對方的話題。

13.上床後覺得思潮起伏,很多事情牽掛,難以入睡。

14.太多工作,不能每件事做到盡善盡美。

15.當空閒時輕鬆一下也會覺得內咎。

16.做事急躁、任性而事後感到內咎。

17.覺得自己唔應該享樂。


計分方法:
從未發生 0分,間中發生 1分,經常發生 2
 
(0-10分)
精神壓力程度低但可能顯示生活缺乏刺激,
比較簡單沉悶,個人做事的動力不高。

(11-15分)
精神壓力程度中等,雖然某些時侯感到壓力較大,
仍可應付。

(16分)
或以上精神壓力偏高,應反省一下壓力來源和尋求解決辦法‧

po 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做好記憶管理 提高工作效率

B000241_b.jpg 

你是不是也有一樣的問題?
忙碌了一天,待辦工作還是一長串;
會議前背了一堆資訊,
老闆一問卻腦袋空白。
其實,不是你的工作能力不佳,
而是沒有用對方法。
在數位時代,忙碌的上班族特別需要
一套能幫助減輕生活與工作壓力的整理術。
小時曾患有失讀症的 Google前資訊長
梅瑞爾(Douglas C. Merrill),
如今卻成為全世界最會整理資訊的男人,
在他的新書《Google時代一定要會的整理術》中,
他首度公開私房整理術,
教上班族輕鬆解除資訊時代的工作焦慮。

一心多用往往沒效率
回想一下,當你很專心的工作時,
常常會對同事的聊天充耳不聞,
但多樣工作任務一起來時,
反而感覺礙手礙腳。
梅瑞爾說因為我們的注意力
通常只能專注在一件事情上。
所以當你同時處理好幾件事時,
等於妨礙你的腦做事,
它正努力讓資訊進到長期記憶,
一不小心,就會前功盡棄。
這就是為什麼同時處理多項任務,
反而事情常做不好。

很多人開會時總愛會帶著筆電參加,
大家也見怪不怪,
反而感覺挺有效率的。
但事實不然,使用筆電的多數人,
竟然明顯的遺漏了
會議裡的重要資訊及決策,
因為人類在同一時間中
處理多項工作時,
是無法專心注意周遭發生的動態狀況。
所以要讓腦袋更有效率前,
反而是先將諸多資料移除,
專心的想及做一件事,
會更順利,
也就是所謂的欲速則不達。


將短期記憶變成長期記憶
梅瑞爾建議上班族,
當每次接收到新資訊的時候,
如果都能非常專注,
單純的做同一件事,
大腦就會將這個資訊從短期記憶移進長期記憶。
回想一下,某個心儀對象
第一次把電話號碼給你的時刻。
若手邊當時沒紙可抄下號碼,
你可能會在腦海裡
不斷重複背誦那組號碼,
把號碼一個個默記下來。
藉由這個複誦動作,
號碼已從你的短期記憶
編碼進入了長期記憶。

若你不想在腦海中
一再複頌要記下的資訊,
你或許會問,
是不是還有其他更有效的方法,
幫助你將資訊成功轉移到長期記憶?
梅瑞爾說答案就是替資訊找到一個故事。


以故事脈絡來回溯記憶
要順利回想起一件事,
有個方法滿好用的:
梅瑞爾說你可先想想,
你第一次注意到某件事的當下,
正在做什麼?
也就是說,
為那件事情找尋可以提供發展的故事。
而你當時正在做的,
就是跟事實相關的故事情節。
像梅瑞爾的太太每次找不到皮包的時候,
就會用上述的方法。
她會先在屋內四處走動,
口中唸唸有詞:
「我記得剛才在這裡看狗狗,
然後走到那裡拿起雜誌,
然後……啊!我在浴室從皮包裡拿出口紅!」
這個方法,
在工作上也是可以如此運用,
例如與廠商進行會議時,
對於上次的會議結論沒有太多印象時,
也沒有留下紙本紀錄的時候,
不妨找出之前的討論報告,
參考曾依序討論的項目,
並重新回想當時參與的情景、
人物及對話,
依序回溯記憶,
就有可能想起上次的結論。

工作忙碌的上班族,
透過整理術適時的整理腦中混亂的資訊與思緒,
才能在必要時掌握事情脈絡。
學習保持大腦淨空,不急著埋頭苦幹,
別將資訊硬塞進腦中,
在面對職場壓力及競爭下,
將更從容不迫輕鬆面對。

po 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