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家為何不願意多買保險?

談起保險,這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保險通常包括財產、人壽、意外傷害和健康險,
後來又發展了投資型險種如分紅險等。
由於保險的種類繁多,
購買保險一定要基於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
保險的初衷是防范意外,
所以意外險是比較重要的,
而且每年的花費不多,也就幾百塊錢。
對意外險而言,有句話說得好:
“如果平安無事,沒有意外,那是我們希望的,
就當把投入的錢轉移給那些不幸而又需要錢的人們吧!”
所以根據我家的實際情況,
基本上我們也就購買國家規定必須購買的險種,
另外再加上了意外險。


談談我們沒有購買的險種,
首先是健康或疾病醫療保險。
自從太太辭職以後,每日都紅光滿面,
身體好多了,基本很少生病。
具體問起她是什麼原因?
“家務有人做,飯有人準備,我也就是帶下孩子,
安排旅行,鍛煉身體,逛街看書,生活非常愜意,
所以身體自然非常好。”
其實,現代人疾病的主要來源通常是精神壓力、
身體勞累或者心情不好而導致的亞健康狀態。
如果每天都很開心,確實也不會有什麼小病,
而且為這些小病的理賠去找保險公司,
還不夠折騰的;如果真有什麼傷筋動骨的大病了,
無數的故事都說明,也不可能靠保險公司,
還要靠自己支付,所以這一項也就免了。


其次是投資型險種,
有人說保險是家庭理財安全的最後一道保障。
可保險的初衷應該是防范意外,
要和家庭理財拉上關系,
說明家庭理財有可能發生特殊的意外情況,
這與我們在理財中通過投資組合降低風險,
獲取穩定收益的目的是相悖的。
實際上,如果投資者購買養老或其他投資型險種
的主要目的是獲取收益,在投資者有一定理財知識的條件下,
還不如自己投資理財,買點基金什麼的,
反正保險公司也是拿你的錢去做投資。
所以基本上我們不將保險定位於家庭理財的工具,
不購買任何與投資收益相關的保險。

當然,我們之所以不願意多購買保險,
也和這個行業條款復雜、
真正發生事情時經常推諉不理賠這樣的因素有關。
而且有時候,即使理賠了,也把你折騰得夠嗆。

據說某個保險公司的大老板說過這麼一句話
“身為一個保險公司的董事長,
有些保險條款我都看不懂!”

舉個對保險條款不理解的例子。
我們在雲南旅行期間,在彌勒附近,
有一次倒車,不小心撞到了一根電線桿,
車子的右後方癟了一塊。
幾小時後,我們從彌勒開到了昆明,
就按照保險規定報了案,心想昆明畢竟是大城市,
就在昆明修吧。結果昆明那邊的保險公司,
不但在整個修車過程中讓我跑前跑後,
折騰得夠嗆,最後理賠付錢時,突然告訴我,
只能賠80%,而且不能拿現金,
只能劃卡,我當時真是無語。

後來與車子的保險代理人提到這事時,
他說保險條文確實是這麼規定的,
雖然你有不計免賠條款,
但異地報案和修理就只能賠80%。
然後他笑著說,你應該回北京後再報案修理,
這樣就可以100%賠,而且不用跑來跑去浪費時間窩火了。
我說我還要兩、三個月才回北京呢,
按要求不是要48小時內報案嗎?
他說,一出事你打電話給我就好了,
我可以第一時間告訴你怎麼做最好!
我無語,這就是現狀,
各種規定不是從鼓勵人們守規矩的角度來設計。
導致的情況是:守規矩,你吃虧;
不守規矩,你可能獲得更大的利益。

由於我們對保險不太了解,
也因為行業操作不規范等原因,
我們也就購買了必要的意外險和
國家規定必須購買的險種,
其他的高級保險選項,我們均略過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o 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