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電荒」的到來

3月份至今,內地多地出現淡季「電荒」現象。
浙江、湖南、江西、重慶、貴州等地
均不同程度的呈現用電緊張態勢,
各地相繼採取限電和讓電措施。


國家發改委曾發布通知預警,
今年大部分地區電力供需形勢偏緊,
預計夏季高峰期華東、華北、
南方供需缺口較大。然而,
沒想到的是,今年的「電荒」提前了。


據了解,浙江已出現2004年以來最嚴重的電荒,
全省電力缺口大概在200萬千瓦到300萬千瓦。
統計顯示,今年迎峰度夏期間,
浙江省電力缺口將達到300萬至500萬千瓦。

在湖南,目前用電需求維持在1400萬千瓦左右,
而統調可供負荷只有1000萬千瓦,
日電量需求約2﹒8億千瓦時,
日可供電量只有2億千瓦時,電力缺口400萬千瓦,
日電量缺口8000萬千瓦時,均佔需求量的29%,
缺口將近1╱3。是甚麼原因造成了如此局面?


*電煤矛盾*
電煤供需矛盾是造成此輪「電荒」的根本原因。
此外,一個普遍的看法是由於電價形成機制不順,
火電企業持續大面積虧損,導致企業生產積極性受到抑制;
電煤供給不足也並非是絕對數量的短缺,
而是火電生產企業動力不足導致不願買煤。


除了價格外,煤炭供應也出現了問題。
目前國內電煤異常緊俏,山西、
陝西的電煤因為運力限制和各地搶購,
很難運到南方,而河南、安徽等地
電煤都是優先保省內發電,也很難買到。


70%以上電煤依賴省外的電煤調入大省山東,
已開始全力實施電煤儲備30天的新戰略,
這一標準是往常年份的1倍。

國內煤炭供應不足,海外煤開始走俏。
據估計,2011年,
江西省的電煤接近30%將來自海外;
目前,在贛南一些近海或交通相對方便的發電廠,
海外電煤已佔了一半甚至更多。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煤炭供應有持續緊缺的可能。

 

*氣候因素影響發電不足*
在供應端,火力發電減少雖然成為主因,
但也不能忽視氣候因素的影響。
湖南電力來源主要是水力和火力發電,
水力發電佔用電量的53%。但4月以來,
2011年開年至今湖南降水偏少天乾物燥,
4月份湘江水位同時期創新低。導致水力發電不足。
湖南省經信委的有關工作人員在接受電話詢問時表示,
湖南、湖北兩省今年汛期來的晚,來水不暢,
水電發展不樂觀為電力供應帶來一定壓力。
長江流域更是出現罕見的超低水位,
據銅陵市防汛抗旱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介紹,
10日8時,銅陵長江壩埂頭水位4﹒66米,
創1951年有記錄以來的歷史同期最低水位;
10日8時,長江蕪湖水位1﹒52米(航基面),
為目前查到有記錄以來的歷史同期最低水位。
由此可看出,氣候變化導致的水力發電萎縮
同樣為電荒「出了力」。

 

*缺電省份一直缺?*
供應短缺的同時,需求一側則高歌猛進。
中電聯資料顯示,一季度,化工、建材、
鋼鐵冶煉、有色金屬冶煉四大重點行業
用電量合計3512億千瓦時,
僅少於歷史最高水準的2010年二季度,
佔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為32﹒2%,
比上年同期降低0﹒4個百分點。

據悉,以此次「電荒」災區之一的浙江為例,
一季度浙江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9%,
重工業增加值增長13﹒7%,
而化工、有色金屬製造等高耗能產業的用電增幅高達20%。

電力需求增加還有區域經濟重新佈局的問題。
歷史上經常缺電的省份基本上屬於經濟發達地區,
電力需求量大;內陸省份則充當了能源供應基地的角色。
但今年的情況不同,中央在這兩年批准了很多中西部經濟區,
導致投資量急劇上升,其本身的用電量隨之增加。
而浙江、山東等沿海地區的相應調整卻滯後於需求的結構性變化,
表現在電廠建設、電力調度等多個方面。


*深層次矛盾待改革*
分析人士認為,供給與需求問題共同催生了「電荒」的到來。
接下來的問題是,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會發生甚麼?
按市場法則,電力短缺自然會導致電價上調,
這也是電力企業最願意看到的。
4月底,發改委約談煤老闆可能就是一個信號,
用壓制煤炭價格的辦法避免用電漲價。
不過,如果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
電價上調的可能性隨時間的推移將不斷加大。
到時,整個物價體系勢必也會發生大的轉變。


如果電荒持續下去或者進一步惡化,
政府可以採取的措施包括:
行政性地要求大型煤炭企業按合同價增加煤炭供應,
這一措施的效果通常比較有限;
允許提高合同煤價格並為虧損的火電企業提供補貼;
對高耗能行業限電、或關停一些小型的、
落後的產能;上調火電企業嚴重虧損省份的上網電價;
上調高耗能行業的用電價格。

電力供應「淡季不淡」的事實揭示出相當多的深層次矛盾,
「煤電一體化改革」、電力生產結構、經濟布局調整、
產業結構調整等等都在這場「電荒」中有所反映。
很多領域的改革趨勢將隨之出現變化,
市場有必要全面的看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o 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