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b.jpg  
由於每顆鑽石都是大自然獨一無二的奇跡,
因而細意描述鑽石的方式可謂無窮無盡。
為了統一對鑽石特徵的描述,
就發展出稱為「4C」標準的語言;
這語言是受到De Beers原先用於
界定鑽胚的分類所啟發,
自1939年已為業界所採用,
現更廣泛成為描述鑽石級別標準的共通語言。


4C中的每個C,分別代表鑽石的一項特質
車工(Cut)、
色澤(Colour)、
淨度(Clarity)及
克拉重量(Carat)。


將這四項元素揉合在一起,
就能勾劃出每顆鑽石獨一無二的個性,
成為評估鑽石價值的基礎。
每顆孕育于大自然的鑽石均有獨特的4C組合,
都必須經過工藝精湛的匠師精心雕琢。


車工(Cut)
車工優秀的鑽石能把光芒如鏡面般,
由一個瓣面反射到另一個瓣面。
如果鑽石切割得太深或太淺,
光采便會從四周或底部流失,
減弱了鑽石的光芒,最終影響鑽石的價值。


一顆切割比例合宜的鑽石,
亮光、火光和閃光會平均散發。
亮光─是從鑽石的內部及外部反射的白光;
分光或稱「火彩」是由鑽石對光發散形成的彩虹光芒;
閃光─則是隨轉動鑽石時
看見光線在鑽石表面閃動或閃爍。
車工亦可能會影響鑽石視覺上的大小。
視乎車工的深淺或形狀,
兩顆相同克拉重量的鑽石,
看起來可能大小不同。


此外,車工與鑽石的形狀息息相關。
圓形、公主方形、橢圓形、方形、欖尖形、
梨形、綠柱石形或墊形是一些最為人熟悉的形狀,
但現今先進的技術,
提供更多不同形狀及車工的鑽石作為選擇。

檯面.jpg  
檯面
鑽石上的最大瓣面。

冠部.jpg  
冠部
鑽石的上半部分。
腰棱.jpg  
腰棱
鑽石週邊最闊的部分,介乎鑽石的冠部和亭部之間。


深度.jpg  
深度
鑽石從檯面到亭尖的距離。

亭部.jpg  

亭部
鑽石腰棱以下的下半部分。

直徑.jpg  

直徑
未經鑲嵌的鑽石最闊部分的距離。

亭尖.jpg  

亭尖
鑽石亭部尖端的瓣面(如適用)或尖端本身。

鑽石形狀.jpg  

鑽石形狀
鑽石的形狀是指從上方俯視鑽石時的
外觀或輪廓這取決於鑽石檯面的排列。
鑽石有很多不同的形狀可供選擇。
形狀不應與車工混為一談。
車工是指鑽石的比例,
例如提升鑽石璀璨光芒的深度、
寬度及對稱度。


注意要點
挑選鑽石時,應將之拿起放在燈光前,
看看光線在鑽石中折射舞動的光采─鑽石應能發放如彩虹般的色譜,
並展現天然瑰麗的光芒。請珠寶商展示不同車工和形狀的鑽石,
讓你挑選試戴,以找出最合心意的鑽飾。



色澤(Colour)
鑽石具有如彩虹般的天然色澤。
一般而言,透明無色的鑽石最為稀有(彩鑽除外)。
經打磨的鑽石會根據色澤深度的輕微差異進行評級,
從「透明無色」至「淺色」,
通常稱為 D「透明無色」至 Z「淺色」色階。

透明無色 D E F.jpg  

透明無色 D E F

接近無色 G H I J.jpg  

接近無色 G H I J

微色 K L M.jpg  

微色 K L M

很淺色 N O P Q R.jpg  

很淺色 N O P Q R

淺色 S T U V W X Y Z.jpg  

淺色S T U V W X Y Z

檢視色澤圖表.jpg  


在這個色澤表中,「透明無色」D、E及F級的鑽石分別極小,
必須由專家以標準的鑽石色辦作比較才能區分。
「接近無色」G、H、I級的鑽石,
只在與色澤更佳的鑽石比較時,才會顯示出些微黃色。
而「接近無色」J及K級的鑽石,放在純白背景時會顯示出輕微黃色。
色澤的變化可以很輕微,所以專家必須在特定的照明環境下,
利用一組標準的鑽石色辦進行準確的色澤評級。


彩鑽極為稀有,是價值極高的自然瑰寶,
當中有綠、藍、黃、橙、粉紅等色澤,而最罕有為紅色彩鑽。
彩鑽價值的主要決定因素是色澤的強烈程度,
其重要性更可能遠超過淨度、車工和克拉重量之上。


注意要點
選購鑽石時,需要考慮到鑲工及金屬,
因為這些因素可以提升或影響鑽石的色澤。


必須試戴鑽飾,因為鑽飾佩戴在身上時,
鑽石的色澤看起來可能有所不同。


如果選購未經鑲嵌的鑽石,將鑽石小心放在手背上,
與另一顆鑲嵌在鑽飾上類似的鑽石作比較。


淨度(Clarity)
評定鑽石淨度的級別,
取決於鑽石在十倍放大鏡之下肉眼可見內含的天然特徵,
包括其數量、種類、顏色、大小和位置。
「表面瑕疵」是指鑽石表面有刮痕或缺口,
而「內含物」則是鑽石內含的天然特徵,
如極微小的裂紋或羽狀紋以及內含晶體,
可能是鑽石成份或其他礦物質。
沒有這些特徵的鑽石較為稀有,
因此亦比較昂貴,但極細微的內含物亦無損鑽石的瑰麗或璀璨光芒。
相同重量、色澤及車工的鑽石,可因其淨度而有很大的價格差異。
國際通用的評級標準將淨度分為五個級別:

FL — IF.jpg  

1. 無瑕疵、內部無瑕疵(FL)
是最稀有的鑽石。被評級為無瑕疵(FL)的鑽石,
是指在十倍放大鏡下看不到其內部有任何特徵,
亦看不見有表面特徵或刮痕。
而內部無瑕疵(IF)級別的鑽石,
則同樣看不到鑽石內部有任何特徵,
但可能于表面留下極輕微的打磨痕跡。


無瑕疵、內部無瑕疵-是最稀有的鑽石。
被評級為無瑕疵(FL)的鑽石,
是指在十倍放大鏡下看不到其內部有任何特徵,
亦看不見有表面特徵或刮痕。而內部無瑕疵(IF)級別的鑽石,
則同樣看不到鑽石內部有任何特徵,
但可能于表面留下極輕微的打磨痕跡。
VVS1 — VVS2.jpg  

2. 極輕微內含物(VVS)
代表鑽石的內含物極為微細,
即使經驗豐富鑽石專家在十倍放大鏡下也極難看得到。
VVS1級別的鑽石可能有一個極小的點狀內含物,
而VVS2級別的鑽石內部可能有一個極小的點狀物,
以及內含其他微細的針狀礦物晶體。


極輕微內含物(VVS)-代表鑽石的內含物極為微細,
即使經驗豐富鑽石專家在十倍放大鏡下也極難看得到。
VVS1級別的鑽石可能有一個極小的點狀內含物,
而VVS2級別的鑽石內部可能有一個極小的點狀物,
以及內含其他微細的針狀礦物晶體。
VS1 — VS2.jpg  

3. 輕微內含物(VS)
代表鑽石由經驗豐富的鑽石專家在十倍放大鏡下,
也較難發現其內部特徵。
VS1級別的鑽石可能會有極細小的雲狀內含物,
或一兩個微細的點狀內含物,
而VS2級別的鑽石則可能內含有細小的晶體。


輕微內含物(VS)代表鑽石由
經驗豐富的鑽石專家在十倍放大鏡下,
也較難發現其內部特徵。
VS1級別的鑽石可能會有極細小的雲狀內含物,
或一兩個微細的點狀內含物,
而VS2級別的鑽石則可能內含有細小的晶體。
SI1 — SI2.jpg  

4. 微細內含物(SI)
代表鑽石具有內部特徵,
由經驗豐富的鑽石專家
在十倍放大鏡下可輕易察覺到。
這個級別的鑽石可分為SI1及SI2兩級,
但即使是SI2級別鑽石,
單憑肉眼仍無法看見其內含的特徵。


微細內含物(SI)代表鑽石具有內部特徵,
由經驗豐富的鑽石專家在
十倍放大鏡下可輕易察覺到。
這個級別的鑽石可分為SI1及SI2兩級,
但即使是SI2級別鑽石,
單憑肉眼仍無法看見其內含的特徵。
I1 — I2 — I3.jpg  

5. 有內含物(I-1, I-2, I-3)
代表鑽石放在十倍放大鏡下
可以明顯看到其內部特徵,
並可以肉眼辨別,
甚至可能會影響鑽石本身的堅固程度。


有內含物(I-1, I-2, I-3)
代表鑽石放在十倍放大鏡下可以明顯看到其內部特徵,
並可以肉眼辨別,甚至可能會影響鑽石本身的堅固程度。


注意要點
仔細欣賞和試戴不同淨度的鑽石。
有些鑽石的內含物可藉鑲嵌設計而隱藏,
無損鑽石整體的瑰麗。


克拉是量度重量的單位。
一克拉(1 ct)相等於200毫克,
可分為100份(半克拉=0.50 ct,可稱為50份鑽石)。
必須緊記,克拉重量並非衡量鑽石價值的唯一因素。
兩顆克拉重量相同的鑽石,價值可以相差很大,
因為兩者的價值還須取決於車工、淨度及色澤。


在大自然中鑽石愈大愈稀有。
由於稀有是衡量鑽石價值的重要因素,
因此一顆重1克拉的鑽石,
其價值遠高於兩顆色澤、淨度、車工相同的1/2克拉鑽石。

fan.JPG  


注意要點
車工會影響鑽石在視覺上的大小。
一顆切割得較淺的鑽石,
看起來有可能會大過一顆克拉重量較重的鑽石。


細看不同的鑽飾設計及鑲嵌方式,
因為這兩項元素亦可影響鑽石外觀的大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o 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