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譏他過,善護口業  

善護口業,不譏他過。
善護身業,不失律儀。
善護意業,清淨無染。

這三句話是不是身口意。
那為什麼把「善護口業」放在前頭,
它也有它的道理的,為什麼呢?

因為身口意三業,你說哪一個最容易犯過失?
口業啊!你看十惡業,身業有三個,
殺生、偷盜、邪淫(殺、盜、淫);
口業就有四個,
妄語、惡口、兩舌、綺語四個;
意業就是貪、瞋、癡,這是十惡業。
十惡業當中就有四個,
幾乎是二分之一的比例在口業當中,
所以這個口業最容易犯,不容易護持,
不容易守,所以要特別地注意。

在口業當中,最主要就是不譏他過。
你看我們平常跟朋友講話的時候,
很少不講到第三個人的過失,
自己當然不講,也不會講他,
對不對,那都談誰啊?
講某某人怎麼樣怎麼樣,
讚美人的都比較少,
都是講人家的過失。
那這個「譏」就是「譴責、毀謗」的意思,
「不譏他過」就是不要去譏笑別人的過失,
口業不說別人的過失。

《六祖壇經》裡面有一句叫做
「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這句話就是說:如果你是真正的一個修行人的話,
你不會看到其他人的過失,
世間上種種的過失你都看不到。
不是你腦筋有問題,不是,這句話講的是,
如果你是真正的修行人的話,
我們的心中已經沒有煩惱,
你就不會看到人家的過失。
所以我今天看到這個人不順眼,
看到那個人不順眼,
種種都是看到人家的過失的話
,表示你心中有煩惱,跟它相應了,
你才會看到人家的過失。


而且我們說,佛不是說一切眾生都是未來佛嗎,
眼前我們看到的,就是當下這個人,
他現在的內因外緣和合所展現的現象而已;
他今天造作種種的惡業,
也是因緣相續才有的,
他會改變的,他不會一直都是這樣,
因為一切法自性也是空的。
更何況我們現在修行,
最重要是讓我們的清淨心要現前,
大可不必將別人的過失來染污我們的心。
我們現在道業還沒有成就,
心中還有煩惱,別人的過失,
我們都去講、去看,把別人的過失,
你在重覆講的時候,你就是一直在薰習那個瞋心、
那個嫌惡心、那個厭惡心;
別人會不會因為你這樣講他他就改變,
很少,是不是,現在很少人聽勸的;
所以他也不會改變,然後你又染污你自己的清淨心,
這何必呢,對別人對自己都不好嘛,
所以就要做到「善護口業,不譏他過」。



在古代的公案裡面,大家耳熟能詳的,
舉出來你就了解這句話的意思,
「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在禪宗公案裡面,
北宋的佛印禪師跟蘇東坡的故事,
大家一定都知道。
有一次蘇東坡到金山寺來找佛印禪師一起坐禪,
一坐一個時辰(一個時辰我們說兩個小時),
打坐打下去身心舒暢,
非常地舒服、輕安的感覺,非常地法喜。
蘇東坡就忍不住問佛印禪師:
「你看我打坐的樣子像什麼?」
佛印禪師說:「像一尊佛!」他就非常開心。
「那你也順便看看我像什麼?」
蘇東坡就說:「你像一堆牛糞!」
佛印禪師笑一笑,也不支聲。
蘇東坡大概是吹著口哨回去的,
很開心,覺得他今天把佛印禪師損了。
回去以後看到他的妹妹蘇小妹,
就說:「我今天贏了佛印禪師!」
他講了以後,蘇小妹就講:「才不是這樣!」
她說:「其實輸的是你啊!
老哥你輸了都不知道,你還這樣沾沾自喜。」
他說:「為什麼?」
她說:「因為佛印禪師心中有佛,
他看到一切人都是佛;
那你心中一坨牛糞,看到誰都是牛糞。」
他才知道:「喔!原來是這個意思……」

從這個公案,可以解釋我剛講的,
我們今天看到每一件事情都有意見、
都不滿意,實際上是我們心中有煩惱,
是我們自己心中有煩惱,所以修行要內求,
是要把心中的煩惱要清出去才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o 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