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132246.jpg  

改變自己的性格?

 

如果你喜歡保持你的性格,
那麼,你就無權拒絕你的際遇。
假如您懂得感恩,那麼生活總是充滿感動;
如果您很內向,那麼人越多的場合,
越是感到落寞;同樣,喜歡抱怨的人,
會發現有無數的事情等著自己去抱怨…

“我們自身就是我們命運的原因”,
那麼我們是否要改變自己的性格?


『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他的際遇。
如果你喜歡保持你的性格,
那麼,你就無權拒絕你的際遇。』

越來越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
命運這個詞看似太玄乎,其實在我看來,
就是一種必然,一種在自身個性相對穩定、
周圍環境相對固定的前提下,
做出某種選擇或經歷某種事件的必然。

如果感恩,那生活就常常充滿驚喜與感動;
如果細膩,那麼微小的美麗和幸福的發掘人好像非你莫屬。

如果內向,那麼在喧鬧的場合,
或許你就註定有種融不進去
而不得不與很多寂寞相依為伴的感覺;
如果外向,那麼在外應酬即使讓你疲憊,
依舊是你的選擇甚至謀生手段。

如果猶豫,那承受舉棋不定的折磨或許是你的專利;
如果愛抱怨,那你會發現這個世界上
有無數的越來越多的值得你抱怨的事;
如果不夠獨立,那在外一個人生活的時候,
難受鬱悶就幾乎是必然……


這些個性帶來的結果,其實都是如此理所當然。
這和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是一個道理。
縱使是不好的不討人喜歡的結果,
也是真實地“應該”存在,
因為造成這些結果的源頭,也好不到哪裡去。

我更關注這些負面。
好東西,我們只需享受不需多言;
壞東西,我們常常不明不白地受折磨,
需要弄清楚。

我們的悲劇,不在於那些壞結果的本身。
而只在於,我們一方面無法改變那些壞結果的源頭,
另一方面又對事實上是由自己造成的壞結果的不服氣。
一個對世界充滿怨恨的人看到的世界,
似乎也是對他充滿不滿。

在他怨恨的想法沒有改變前,
如果他可以坦然接受這個冷冰冰的世界的事實,
其實一切就ok。

可是,人都是那麼不容易知足的,
如果一個人對世界充滿怨恨,
往往是不容許這個世界對他有任何不滿的。
否則他會更加怨恨,從此開始惡性循環。

對結果希望完美,人之常情。
可是,人之常情不等於事實必然。
要做一個完美主義者,可以,
前提是你自己也夠完美。
否則,一個純粹的完美主義者就是一個可憐的自虐者。
這樣的結果其實也不太壞,如果有人喜歡自虐,
寬容自虐,這也ok。
怕的是,有的人受不了自虐,又想當完美主義者。
那痛苦就是你的命運。
再邏輯下去,如果你享受這種痛苦,
這樣的結果也不見得太差。
可是,有幾個人有這種境界的?

換句話說,在一時沒法改變個性中不足一面的時候,
如果我們可以對那些不足及其造成的後果有個夠寬容的態度,
其實生活也可以對我們夠寬容。

猶豫的人,當又一次面臨舉棋不定的時候,
想想,哦,這其實不過是自己的性格而已。
多花點時間挑選、決定,那就多花吧,
沒什麼。這樣自知弱點而對自己夠寬容的生活,
不見得太過不下去。

暫時無法動搖不足的根源已經夠人發愁,
何必再苛求結果呢?

這種別樣的寬容,同樣適用在對命運的態度上。
命運不是我們要征服、對抗的物件,
它其實一直伴我們而行。

欣賞《阿甘正傳》那句臺詞:“他和上帝(命運)和解了”。
有人會說,寬容像是一種妥協的姿勢。
對,不過也就“像是”而已。

寬容如武當太極拳,
不像什麼金剛拳鐵砂掌那麼鐵骨錚錚,
講究的是以柔克剛。
這裡提到的寬容的前提,

一是自知,自知自己的弱點;
二是面對:面對自己的弱點暫時沒有那麼容易克服的事實。
試問強頂著個窮架子說自己不向命運“投降”的人,
有幾個能真正自知?
又有幾個能光明正大地說:我可以面對?
寬容不等於怯懦。
能自知自己缺點並大膽面對由此而來的結果,
這本身不就是一種巨大的勇氣麼?

須知,先自知,先面對,
才可能有改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o ps 的頭像
    po ps

    評估

    po 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