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駕馬車」生變,中國經濟「硬著陸」爭議

雖然從宏觀數據顯示,
中國經濟增速的下滑趨勢已經形成,
但從微觀上看,經濟好像還是很強。


*三駕馬車生變*

分析當前的宏觀數據,
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效果開始逐步顯現。
在拉動GDP的三駕馬車中,
投資、消費、出口,
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正在朝著人們希望的方向變化。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
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盛來運表示,

一季度GDP構成是:
最終消費對GDP的貢獻率為60﹒3%,
拉動GDP增長5﹒9個百分點;
資本形成對GDP的貢獻率是44﹒1%,
拉動GDP增長4﹒3個百分點;
淨出口對GDP的貢獻率是-4﹒4%,
拉動GDP-0﹒5個百分點。


而在2010年,
消費、投資、淨出口對GDP的貢獻率,
分別是37﹒3%、54﹒8%、7﹒9%。
從這些數據可以發現,內需、尤其是消費,
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明顯在增加。


現在大家擔心的是,
接連不斷的調控政策讓投資失去往日兇猛;
人民幣快速升值則讓出口企業舉步維艱,
此時,消費能撐起半邊天嗎?

三駕馬車結構失衡,
最終是否會令中國經濟「硬著陸」?
4月份進口增速、PMI指數均出現明顯下滑,
表明內需在放緩。
我們預計二季度經濟還會有所放緩。


*硬著陸爭議*

去年底以來,宏觀和中觀、微觀的不一致,
一直是大家疑惑和分歧的地方。

目前市場的分歧為,
本輪調控的結果是「硬著陸」
還是「軟著陸」,
如果導致經濟增速大幅下滑,
最終會反映到上市公司報表,
導致市場估值水平全線崩潰。
如果政策調控適度,
宏觀經濟平穩地實現從投資拉動到良性產業結構的轉變,
同時增速的下滑又在一個合適的範圍內,
那麽市場短期內並不足慮。


分析人士認為,從政策部門來看,
防通脹仍是今年宏觀經濟的首要任務,
緊縮調控仍是今年政策的基調。
不過,有部分官方機構經濟學家認為,
國內通脹將於上半年見頂,
而當前中國緊縮貨幣政策屬於「超調」。
在這些學者看來,緊縮貨幣政策有可能會在下半年鬆動。


調整存款準備金率要考慮部分
中小銀行的承受能力等問題。
可以說,停止收緊甚至放鬆貨幣政策的呼聲正日益高漲。


國金證券近日發布的
《經濟下滑了,市場為甚麼不跌?》的
研究報告指出,中國經濟內生動力強,
投資是突出的驅動力;政策進入觀察期,
激進一點來看,是緊縮末期。


這些對經濟增長放緩的擔憂和放鬆緊縮政策的預期,
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對宏觀政策產生影響。


*真實通脹*
安邦首席研究員陳功認為,
中國今年面臨的通脹形勢非常複雜,
除了全球流動性過多、
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國際因素,
國內的貨幣因素、基礎產品漲價、
無效投資太多等內生問題,
也在合力推高國內通脹水平。


在陳功看來,國內通脹的通道已經全部打開,
抑制通脹的措施並不容易見效,
而抑制通脹的政策本身,
也會因為體制的原因而出現抵消政策效果的狀況,
所以今年中國的真實通脹水平非但不會到頂,
而且有可能更高。

在這種背景下,宏觀政策的全面緊縮不可避免。
擔心中國經濟在緊縮之下硬著陸,
是持「政策放鬆」觀點人士的重要理由。
但這種情況出現的概率有多大呢?


安邦諮詢認為,中國經濟的放緩雖然在二、
三季度可能會比現在明顯,但從一季度和4月份
的經濟數據來看,投資、出口依舊強勁,
消費基本穩定,至少在今年之內,
國內出現經濟硬著陸的可能性很小。
即使經濟增長出現動力問題,
也至少要到明年才有可能體現。


在這個背景下,國內學者談緊縮政策「超調」,
談貨幣政策應該放鬆,顯示了一種在政策上
的「無奈感」,既怕通脹厲害,又怕硬著陸,
於是鼓勵硬著頭皮調整政策。
這實際上是一種錯誤的判斷,
是經濟學局限性造成的問題。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在通脹節節攀升的形勢下,
貨幣政策保持收緊是十分必要的。
雖然國內經濟出現了一些增速放緩的苗頭,
但抗通脹仍是今年政策的主基調,
不可能出現所謂貨幣政策大轉向的情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o ps 的頭像
    po ps

    評估

    po 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