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192140.jpg  
世上有不少「常識」是人們鮮有懷疑的:
在太空中可看見萬里長城、小狗只能依靠吐舌頭散熱、
人類腦部功能只運用了10%等,但原來這些觀念都是錯的。
美國知名財經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便列出
17項似是而非的常識,可能讓你大感驚訝。


01.太空中看得見長城

事實﹕
過去有指長約6300公里的萬里長城,
是太空中唯一能見的地球建築物。
不過太空人至今從未在太空見過地球上任何建築物,
即使在高度約2000公里以下的近地軌道中,
太空人亦只能看見地球上晚間城巿燈光,
無法看見萬里長城


02.高處掉下1仙硬幣會致命

事實﹕
到訪美國帝國大廈時,
導遊可能會提醒參觀者小心不要從頂樓掉下硬幣,
即使是重2.5克的1仙美元硬幣
(重量約為香港5毫子一半)也可能砸死地上行人。
雖然1仙美元下墜時速達80公里,
但它太輕,加上風阻令下跌力量減弱,
並不足以打裂顱骨,最多只會令被砸中者有點痛


03.人腦只運用了10%

事實﹕
即使我們在某刻觀察到腦部只有小量神經活動,
但並不代表腦部其他部分閒閒無事。
腦部顯影研究發現人類腦部各部分在一天裏都曾活動,
不同的部分負責不同任務,並沒有閒置部分


04.狗只靠吐舌流口水散熱

事實﹕
狗全身都有汗腺,主要靠腳掌流汗散熱,
亦有些狗會全身冒汗;吐舌喘氣可協助調節體溫,
像人喘氣一樣


05.碰觸蟾蜍會長疣

事實:
人們並不會從動物身上感染疣病毒

06.酒精令人溫暖

事實:
酒精會使血管擴張,增加皮膚表層血液流動,
令人「感覺」溫暖,但同時會加速散熱,
令人降溫變冷

07.牛會被紅布激怒

事實:
牛是色盲的,激怒牛的是布料晃動的動作,
與顏色無關


08.指甲和頭髮在死後繼續生長

事實:
人死後皮膚收縮,才造成指甲和頭髮生長的錯覺


09.把雛鳥放回巢,會令牠因人類氣味而被母鳥排斥

事實:
鳥類嗅覺不發達,不能辨別人類的氣味

10.人只有5種感官

事實:
人類擁有達20種感官,包括平衡感、
加速感、血液中二氧化碳濃度的感覺等

11.注射疫苗會導致自閉症

事實:
研究證明注射疫苗與自閉症無關

12.金魚記憶力僅數秒

事實:
研究發現金魚的記憶力可達3個月,
甚至能知道時間變化

13.叫醒夢遊者會令他們受傷害

事實:
叫醒夢遊者只會令他們暫感迷惑,不會有任何危險

14.鯊魚不會患癌

事實:
被視作治癌靈丹的鯊魚,亦曾有患上腫瘤的紀錄

15.男性每7秒就想1次關於性的事情

事實:
只有54%男性會每日最少想起性事1次;
7秒之說很可能言過其實

16.奶製品會令傷風者產生更多黏液

事實:
沒證據支持;
應是喝牛奶後舌頭和咽喉的黏膩感所產生的心理作用

17.人由猩猩演化而來

事實:
人類只是和猩猩有共同祖先,
該祖先分別演化出猩猩、猴子及人類等生物

po 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總結業績期 增長四大關卡

大市波動,集中應戰,忽爾業績期已過。
手下征騎四出,觀察業績發布。
整體而言,公司成績差於預期,佔比較多。
盈利之數,主要受數大關卡左右,
從是次業績看來,要過關殊為不易。
不妨總結經驗,記存在案,
可減低以後失算的機會。

 

第一關是營業額。
營業額與盈利的關係,尤如食物之於營養。
飲飽食醉,自然可以深究,所食之物,
是否具足夠營養、是否均衡云云。
可是如果無東西到肚,萬事俱休,
肯定營養不良。
縱覽一眾公司,未能穩渡首關者,
可以藥業股為例。藥股原為國策先鋒,
但後因控制通脹之名,用以祭旗。
藥價受壓,即使銷量維持或上升,
仍難以支持昔日增長,盈利倒退。
另品牌受損股,如霸王(1338),
銷量腰斬,由盈轉虧,不在話下。
以後遇有政策大幅扭轉,
或主力產品受創股份,
宜先暫避其鋒。

 

第二關是毛利率。
毛利乃銷售額減銷貨成本,通脹環境下,
原材料、工資上升,在所難免。
眾內需股,如飲食、日用品公司,
符合大勢,營業額升幅仍勁。
雖然阿爺常召去訓誡,尚可藉轉包裝、
推新品,暗地加價。部份則小做小蝕,
集中賣貴品,來保毛利。
但逃過初一,難避十五,石油、食材價格急升,
計入包裝、運輸,營業額增長部份,起碼又是腰斬。
部份化工股,則為原材料波動性所傷。
因其營運所需,會囤積物料,
如果材料價一口氣上升,貴買貴賣,
亦無不可;最怕高價追料後,
價格急回,產品亦隨即割價。
兩頭受創,傷害最大。
上述兩類股,雖暫時受困,
然而順從大道,只要物價回順,
仍有可為。正好趁新近逆境,
評比管理層頑抗能力,
作為日後買入的依據。

 

第三關是其它營運成本。
這包括廣告開支、租金、利息等,
屬管理層較有能力掌控的範圍。
此項不少公司績效甚佳,
尤其對自家品牌具信心者,
毅然大刀闊斧剪廣告、搬平舖,
在毛利下跌中,扳回一城。
財務費用方面,內地資金成本上升,
高負債者難免受壓。
過度膨脹,尾大不掉的,都會在此卡住。
經此一關,公司之間的相對優劣,更覺分明。

 

最後一關是稅項,
較為鬼祟,盈利預測失算,多由於此。
企業於內地營商,向有稅務優惠,
如「兩免三減半」一類。
時至今日,大半到期,
且有「城市建設費」等諸般新猷,
稅率固升。雖然部分地方政府,
有交稅越多、退稅越多的奇怪做法,
但補助不應當作恆例。臨門一腳,
稅率相差一成,對盈利影響甚大,
所以在估算時,最好從嚴處理。

 

去年業績,公司多挾海嘯反彈之勢,
增長動輒數十巴仙,視作等閒。
各種動人故事,應運而生。
此番業績,正好推敲虛實。
如故事實現,績優息佳,固然可喜;
業績不濟,公司卻「改寫歷史」,
將原有故事輕輕帶過,則萬萬不可再買。

po 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僱主心目中的理想員工

201109131712.JPG  


僱主在作出任何人事調動,
包括繼續聘用、解僱、升職或降職時,
會考慮很多因素,
而擁有理想特質的員工當然會受僱主歡迎。
你不妨參考下列的特質,
看看你是否僱主心目中的理想員工?

 

個人特質及才能


勤奮、盡責,僱主必讚
若你是一個勤奮又盡責的員工,
僱主必將重要職務委派給你。
若你態度懶散,
便只會獲分配枯燥乏味的工作,
甚至有被解僱的危機。


態度積極,展現實力
你應在不同階段保持好學、
上進和積極的態度,
才可在工作中不斷學習,
改進自己,成為公司內重要資產。

 

有耐性,頭腦要清醒
在完成一件工作時,必須再審核一下,
可避免不必要的錯誤,使工作更盡善盡美。
接到較複雜或費時的工作時,
切忌心急,必須保持耐性,細心處理。

 

經驗累積,自信出色
自信心是由成功的經驗慢慢培養出來的,
要爭取成功的經驗,你先要把握每個學習機會,
將自己的實力提升。

 

面對壓力,表現積極
當獲派大量的工作時,切忌緊張,你應保持鎮定,
制定出緩急先後的次序,按部就班完成工作。
雖然處理新工作時較容易犯錯,
但同時亦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
因此,你應把握機會表現自己,
如能妥善地完成工作,僱主必會對你另眼相看。

 

靈活應變,適應時代變遷
在香港這個靈活多變的社會,
每天你都可能在工作間面對不同的處境和問題,
而每件事都有它的獨特性,
你必須就著不同的情況,
採用適當的解決方法,
切忌『一招走天涯』。

 

凡事觀察,增強判斷力有辦法
判斷力是由個人經驗及不斷觀察身邊事物,
再加上適當的技巧訓練而鍛鍊出來的。
現時你或因經驗淺,並未具備良好的判斷力,
但只要你能多觀察其他人的處事方式,
虛心學習,多多留意報章或其他書刊的評論文章,
你的判斷力自然會逐步提升。

 

創意與活力,工作更積極
以新入職員工的身份,
你可以把握機會儘量發揮你的想像力及創意,
在適當時候提出富建設性的意見。


個人技巧


溝通好,效率高
當遇上不同身份或背景的人時,
應儘量以互相熟悉的「語言」來溝通,
例如:與行內人溝通時,可加入適當的術語,
促進溝通、提升工作效益;但在接待一般顧客時,
則應避免使用行內術語。


建立良好人際關係,工作愉快不停滯
每人都有過人之處,透過團隊中的互補作用,
方可發揮出最佳的工作表現。
良好的人際關係可讓你在不同團隊中與其他人合作愉快,
提高工作效率。

 

電腦技術高,僱主讚你表現好
大部份工作,也需要你運用電腦編印文件,
繪製圖表,編製報告或利用互聯網搜尋資料。
具備豐富的資訊科技知識可令僱主對你另眼相看。

 

擁有廣泛知識,增加競爭能力
除了擁有本身行業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外,
若你可以認識公司其他層面的工作、掌握其他資訊,
例如電腦科技、經濟、政策或法例等,
則可助你發展事業。

 

po 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黑池有市場  買賣差價窄

201109121028.jpg  

滙豐散戶黑池在政府及監管機構壓力下最終夭折,
其存在價值亦為市場廣泛討論。據本報統計,
交投活躍股份中,經包括黑池等平台場外對盤的交易,
最多有四分三以港交所(00388)限定價格的中間價促成,
反映追求更佳價格為投資者轉投黑池的一大動力。


有業界人士分析,這正好解釋為何面對市場極大爭議,
港交所仍研推收窄買賣差價的建議,以維持競爭力。


根據《經濟通》提供的股份成交紀錄,
本報統計於7月19日至26日6個交易日期間,
建行(00939)、工行(01398)、中移動(00941)、
滙豐(00005)及中銀香港(02388)5隻交投活躍大藍籌的成交,
發現X盤(即來自同一證券行的非自動對盤交易)佔成交比率,
介乎2%至16%(見表)。


5藍籌X盤成交 逾半價位較佳
驟眼看來,黑池似乎並未威脅到交易所;但值得注意的是,
X盤比率最高的建行及工行,其價差亦最闊,
分別為16及17點子,反觀滙豐及中移動的價差僅約6點子。


若觀察X盤的成交價,投資者取向更明顯。
上述5股中,價外X盤佔X盤宗數約為49%至75%,
反映一半至四分三的投資者透過非自動對盤以較佳買賣價完成交易。
舉例說,當建行的買入及賣出價分別為6元及6.01元時,
投資者會試圖以6.005元的價格在場外對盤。


陳家強:向散戶開放須審慎
買賣差價是交易成本的主要組成部分,
港交所交易科主管戴志堅早前便指出,
部分恒指成分股的差價高達20點子,
影響到交易成本,因此會積極研究收窄差價,
但不擬「一刀切」處理,相信會從流通量較大、
股價10元以下而差價較闊的股票着手。

既然黑池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有關方面為何喊停滙豐散戶黑池?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接受本報專訪時,
承認大戶黑池存在有其合理性,
但強調當黑池以散戶為對象時,
監管必須更為謹慎。
「我們明白大戶有需要匿名做交易,
但這或會造成透明度不足,
所以我們要求在場外做完後,
一定要公開價格。而散戶黑池則是另一個問題,
它會將黑池本身的監管問題明顯化,
市場的流通量亦會更為分割……
我們並非反對黑池,但它應該只供大戶使用。」
陳家強如此說。

po 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09111135.JPG  

富人總比窮人自私

最近網上冒出了很多文章,
引用一份研究報告稱富人沒有窮人善良。
其中一篇文章的標題是:
「富人與窮人的區別:不如窮人善良」。


該研究報告的作者之一
達契爾.克特納(Dacher Kelter)在
接受MSNBC電視台採訪時說,
「不管從哪個角度看,
收入低的人都表現得更容易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更加遵守社會行為規範,也更具有同情心。
我可以引用茶黨(Tea Party)精神領
袖安.蘭德(Ayn Rand)的一句話來形容之:
「正是那些人類想生存下去應放棄的利他主義美德。」


不過,這份報告也有很多可待商榷之處。
正如其中一位研究人員所指出的,
「針對收入和助人行為的研究總是會有點彼此混淆。」

首先,克特納的這項研究
由邁克爾.克勞斯(Michael Kraus)、
保羅.匹夫(Paul Piff)和克特納合作完成得出結論認為,
窮人更加「關注周邊的環境」和「其他事物」,
也就是說他們更注重身邊的人。
相反,富人則更「關注自身」。

報告稱,原因在於窮人行事更依靠別人
(工作中的領導、政府政策等),
而富人的生活則「更加個人化,不受別人約束」。


該報告認為,兩類人對現狀的看法也大不相同。
窮人相信自己窮是因為環境原因,
而富人多相信自己的財富來源於個人努力。

我的問題是,既然富人不喜歡參與調查研究,
那怎樣去證實這個結論呢?


舉個例子,研究人員錄了兩組錄像,
對象都是兩個分屬「不同社會地位」的人,
拍攝對象也不知道自己會被錄像。
然後發現「社會地位高的人表現出了更多的
非語言形式的心不在焉的行為,
比如不時看手機或是在問卷上塗鴉;
社會地位低的受訪者則表現得更願意與人溝通,
眼神交流、點頭和微笑的動作都更多。」

換句話說,社會地位高的人太忙了。
不過「社會地位高」如何界定並不清晰。
一定要很有錢麼?
那麼「有錢」又怎樣界定呢?

另一項測試中,學歷為高中畢業的人
比起大學畢業的人更能準確地根據別人的
面部表情判斷對方的情緒。

還有一項調查讓人們思考自己所處社會地位是高還是低,
結果發現認為自己社會地位低的人
表現得更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這些或許都是很高端的科研活動,
研究結果可能也是完全準確的。
而且,這些研究與人們認為富人貪婪
自私高高在上的成見也非常相符。


但是除非我看到了有真正的富人
參與的更廣泛的調查結果,
而不是那些自認社會地位高的人的意見
,否則,我會對富人階層是否「不如窮人善良」
保留自己的意見。

你呢?你認為這項調查的結果準確麼?

po 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經濟的黑暗十年


未來十年是什麼樣?
險惡的政局準會讓經濟問題比今天還要糟糕得多。

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教授
羅伯特里伯曼(Robert Lieberman)
今年早些時候在,
《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雜志上撰文稱,
「美國經濟似乎正在走向崩潰」。


喬希羅金(Josh Rogin)日前也在《外交事務》雜志上撰文警告稱,
「這一仗還沒完:你是不是覺得沒完沒了的債務上限談判醜陋不堪?
其實國會的爭鬥並沒有結束,不過是剛剛熱身呢。」
等今年秋季休會期結束,議員們重返國會時,
「還有八場外交政策戰要打」,經濟復甦會受到進一步拖累。


8月初標準普爾公司(S&P)下調美國信用評級,
股市單日下跌513點,經濟陷入二次衰退,這些都是例證。


另一名外交政策專家詹姆斯陶布(James Taub)警告稱,
透過債務上限協議,我們看到的是茶黨(Tea Party)
對美國國力的可怕設想。我們將面臨一場災難。

陶布寫道,「只有槍炮,沒有黃油……
國庫裏的錢一股腦地全充作軍費……
當前許多美國人都希望政府少干預國內事務,
尤其是少插手海外事務,
而剛剛達成的債務協議卻讓保留美國龐大的國防預算成為可能,
至少,如果國會共和黨人條件能夠得到滿足,國防預算會有望保留。」


號稱共和黨內達斯維達(Darth Vader, 為《星球大戰》中的人物,
是一個具有矛盾色彩的人──譯者注)的
米切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就在幹這個,
他一心要阻止奧巴馬(Obama)連任總統,
卻刻意忽略與之相伴的負面影響──扼殺經濟復甦。


麥康奈爾已經在蓄意破壞新成立的
國會債務問題「跨黨派超級委員會」,
他宣稱只任命簽署格羅弗諾奎斯特(Grover Norquist)
「不徵新稅」承諾書的共和黨人。


經濟學家警告稱,如果沒有新的稅收收入,
經濟復甦是不可能的,所以未來還會有更多僵局出現。


但問題不僅限於非民主黨人的那些險惡承諾。
美國確實「正在走向崩潰」。看看民主共和兩黨吧:
民主黨缺乏強有力的領導,
共和黨和茶黨則信奉怪異的熊彼特理論(Schumpeterian),
認為只有摧毀經濟才能拯救美國,
才能為無政府主義以及崇尚自由市場的
里根經濟思想(Reaganomics)的復興鋪平道路。

 

政治危機把經濟拖入泥潭
伙計們,政客們真的是無法無天,
完全沒有管理經濟的能力。
他們的經濟政策不合理,
甚至可以說,他們在經濟問題上既無知,
又短視。

難怪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8月初時一天就暴跌513點。
也難怪專家指出了高科技股的市盈率問題,
警告稱新興市場經濟體可能會出現新一輪互聯網泡沫破裂、
二次衰退以及大宗商品價格大跌,
歐洲則會面臨無休無止的債務問題。


簡言之,我們將迎來一場與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媲美的完美風暴。
當年災難性的政治狂熱延長了大蕭條持續的時間,
讓美國經濟捲入影響深遠的全球性問題中,
正是這些問題催生了非理性的時代思潮,
引發了世界大戰。


在過去十年裏,我們曾預見了2000年的泡沫破滅、
2008年的金融市場危機以及2009年曇花一現的牛市。
現在看來,歷史學家今後在回顧2011年到2020年這一歷史時期時,
很可能會將其稱為「美國歷史上最糟糕的十年」,
這十年會比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大蕭條」還要糟糕。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但政客們卻不願正視。

今年年初我們曾作出十項預測,
預計將發生一連串事件,等到量變轉化為質變,
美國會被「創造性毀滅」浪潮所吞噬,最終,
我們「過於貪婪而不容倒閉」的貨幣和銀行體系,
還有我們為超級富豪和腐敗政體服務的資本主義都將受到重創。


近期的債務上限協議為人們敲響了警鐘,
預示情況在長期內可能會大幅惡化。
我們將迎來一場曠日持久的新內戰,
一方是特殊利益集團和超級富豪,
另一方則是中產階級和弱勢群體。
這場耗資靡費的自相殘殺將進一步削弱美國的世界超級大國地位,
敵人們該幸災樂禍了。所以大家繫好安全帶吧,
今後一些年,情況會越來越糟。

下面我要提出十項最新年度預期,
對今後十年逐年進行展望。
未來十年將是有產者和無產者展開經濟戰的十年,
令美國從內部土崩瓦解的三種意識形態之間的鬥爭也絕無妥協餘地。
貧富差距、貪婪、權利和敵意都如此根深蒂固,根本不可能妥協。
只有像1929年那樣出現大災大難,資本主義和民主制統統崩潰,
經濟墜入地獄,美國才不得不進行徹底改革。


看看今後十年都會發生些什麼吧:


2011年:華爾街超級富豪統治華盛頓
過去三十年,所謂的民主國家美國一直控制在保守派手中,
從列根(Reagan)到奧巴馬都是如此。在這種背景下,
連「進步的」的聯邦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去年也
做出一件讓美國人神經崩潰的事。
最高法院推翻了長期以來一致沿用的判例,
讓富有老闆掌控下無生命的公司擁有與有生命的公民同等的權利。
在筆者當年就讀的弗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的
憲法課堂上,這項裁定會被判為不及格。

 

2012年:超級富豪在政治體系中的絕對權力得到鞏固
聯邦最高法院的荒謬裁決讓政治賄賂成為合法行為。
現在,數十億美元經游說者之手進入政客的口袋裏,
目標只有一個,就是要確保每個政客都按超級富豪的意志來投票。
誰有錢就是老大。美國不再是一個民主制國家,
甚至連財閥制國家也算不上。
如今,美國中產階級正迅速淪為第三世界的窮人,
而富人則越來越富,超級富豪與其他人之間的差距穩步擴大。
現在看來,誰是2012年大選的贏家並不重要,
因為金錢腐蝕了一切,在這個對說客和富有捐款人偏愛有加的體系中,
奧巴馬已經成了任人擺佈的傀儡。

 

2013年:五角大樓加緊發動全球商品戰
布殊(Bush)總統當政期間,
《財富》(Fortune)雜誌曾對五角大樓一篇機密報告進行了分析,
該報告預計「氣候將迅速發生徹底變化,
會成為所有國家安全問題的根源」,
「大規模乾旱讓耕地變為沙漠,森林化為灰燼」,
數十億新增人口為全球帶來不安定因素。此外,
「到2020年,肯定會發生某種極端事件……
舊的模式可能會再次出現;戰爭將主宰人類生活」。
不願正視現實的政客們將選擇戰爭,而非協作。

 

2014年:全球人口激增,資源迅速枯竭
美國「超級富豪陰謀」從中產階級納稅人手中榨取了數千億美元。
超級富豪可不管全球每年劇增1億人口要消耗多少稀缺的大宗商品,
他們只是將其視為通過自由市場全球化致富的工具,
而根本不考慮全球人口攀升到100億會釀成怎樣的悲劇。
所有這一切都需要耗費更多地球上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資源。
環保人士比爾麥吉本(Bill McKibbenc)曾警告稱,
「再不行動起來就遲了。科學證實,地球已經開始遭到破壞。」
假如我們現在對環保人士的警告充耳不聞,
未來會遭報應。人類無法拯救地球。

 

2015年:「鍍金時代」讓美利堅「世界帝國」崩潰
當年五角大樓預計2020年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時,
凱文菲利普斯(Kevin Phillips)也曾在《財富與民主》(Wealth and Democracy)
一書中警告稱,「多數強國在經濟實力達到頂峰時會變得不可一世,
不惜以巨大的代價發動世界大戰,結果耗費大量資源,
背負巨額債務,最終玩火自焚。」
《巨人:美利堅帝國的興衰》
(Colossus: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American Empire)一書作者、
金融史學家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也警告稱,
認為政治進程呈季節性和週期性是在自欺欺人。

 

2016年:列根經濟思想不攻自破;舊體系開始崩潰
弗格森問道,「假如歷史進程不是周期性、緩慢漸變的,
而是不規律的呢?假如社會的衰亡無須經過很多世紀,
而是突然發生,讓人措手不及的呢?」賈德戴蒙(Jared Diamond)在
《大崩潰》 (Collapse) 一書中警告稱,
「最讓人不安的歷史事實是,有那麼多文明都曾呈現出急轉直下的衰落勢頭。
確實,一個社會可能在其人口、財富和實力達到頂點後就開始走向衰亡了。」
但共和黨新黨首對歷史教訓卻視而不見。

 

2017年:中產階級革命爆發,巴菲特所在的「富有階層」失利
革命的種子多年前就播下了。
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預見未來將爆發革命,
他說,「沒錯,會爆發階級戰爭,
但戰爭是我所在的富有階級發起的,贏家也將是富人。」
2016年總統大選之後,政治矛盾會引爆一場新的內戰。
收入「差距」讓泡沫破裂,經濟崩潰,
政府再度出手救助「過於貪婪而不容倒閉」的銀行,
在全國激起民憤。新一輪蕭條點燃了階級反抗之火。

 

2018年: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和華爾街垮台,
哥拉斯-斯蒂格爾法案(Glass-Steagall)重新生效
戴蒙說自己是「謹慎樂觀派」。他認為,
「在問題已經露出端倪,但還不算非常嚴重時,
領導人應該有勇氣從長遠角度來考慮問題,
作出果斷、果敢和前瞻性的決定。」。
而他們卻磨磨蹭蹭,根本沒有採取果斷行動。
本輪危機會引發文化革命。歷史告訴我們,
多數領袖的行為動機是眼前的個人利益,
而非長遠的公共利益。
那些接受億萬富翁讚助的政客更是如此,
個中原因看看他們的讚助人便知,除了財季業績、
年終獎和下次大選結果,這些家伙什麼也不關心。

 

2019年:全球商品戰蔓延,數百萬人喪生,數萬億美元付之一炬
超過半數的聯邦預算投入了五角大樓的戰爭機器,
美國財政和貨幣政策空間受到限制。在這種背景下,
世界人口的加速增長以及稀缺資源的減少引燃了新的商品戰爭。
人們不得不反思,在國內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等項目迅速惡化之際,
是否應該減少國防支出。

 

2020年:美國首位女總統誕生,父權制時代結束
顯而易見,父權制(從古至今男人主導世界文化、政治和經濟)已經失敗了,
它把世界帶到了毀滅的邊緣。為什麼男性統治者會失敗呢?
投資管理公司GMO(資產管理規模達1,080億美元)的負責人
傑瑞米格蘭瑟姆(Jeremy Grantham)曾預見到了2008年金融危機,
現在又發出新的警告,稱男性領導者的管理風格偏情緒化,
「缺乏耐心……只關注本季度要做的事情或者年度預算」。
他認為,「應該有更多具有歷史眼光,考慮更周全、
右腦更發達的人來擔任領導者」。然而,
「我們現在的領袖是一群只考慮眼前的左腦發達者」,
所以「每次發生無歷史經驗可循的小概率複雜事件時,他們必然處理不好」,
2000年、2008年、2012年、2016年和2020年都如此。
格蘭瑟姆的研究顯示,在即將到來的後資本主義美國時代,
女性領導者將自然而然地脫穎而出。其中一項原因是,
男性的大腦構造決定了他們是短視的破壞者。
更重要的原因是,女性大腦的進化決定了她們天生就
更擅長從長遠角度考慮問題。腦科學研究者告訴我們,
75%的男性屬於短線左腦思考者,
75%的女性顯示出較強的右腦思考特徵,能夠進行前瞻性思考,
她們更擅於考慮未來和宏觀圖景,能認識到未來的結果,
她們是維護和平的人,而不是戰爭遊戲玩家。


小結:
以上十項預測絕非玩笑,所以請理性、穩健地投資,
千萬不要輕信男性金融家、男性政客和和男性超級富豪的誇誇其談。

po 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進入人生新的開始!
面對新的工作,
不少人都會感到不知所措。
不過你毋須擔心,
只要按部就班地工作,
適應工作根本毫無難度!

 201107212318.jpg  


01_好態度.有工做
第一天上班,上司多會為你介紹公司或部門內的同事,
可是你總無法一時間牢記清每個人的名字。

你可以盡量集中精神,緊記各人的名字,但不要擔心,
縱使你對公司的人、事和環境均感到十分陌生,
只要你待人以誠,保持心境開朗,持謙虛態度與人相處,
很快便能夠與其他同事進入人生新的開始。


02_良好印象必加分
第一日上班的表現往往令人留下深刻印象,
足以影響你日後的發展。
首天上班必須守時,表現大方得體、
衣著要端莊整齊,並切合身份,
給上司及同事一個良好的印象。


03_做好本份,人人有份
上班初期,上司一般會分配一些較為簡單的工作給你。
千萬別氣餒,你應做好自己的本份,耐心等待機會。
打穩基礎後,上司自會委任重要的工作給你。
如被分派工作,記緊要按時完成工作。
你應該趁這段時間,多翻閱公司的資料及觀察身邊的人和事,
以加深對公司及工作的認識。你亦可以在可能的範圍內幫助其他同事,
與他們建立良好關係。


04_主動請教,工作見效
如主管或同事未能抽空指導你,你便應主動向他們請教,
而不是坐著等待他來發現你的問題。
工作上遇到困難或不明白的地方,先看看自己能否解決;
萬一自己毫無頭緒,應虛心向上司或同事請教,以免犯錯。
主管或同事的工作也非常繁忙,要找對時間發問,
避免在對方埋首工作時發問。


05_建立關係,融入群體
良好溝通有七成來自聆聽,三成來自說話,
急於表現自己可能令部分同事視你為一大威脅,
成為建立關係的障礙。
同時,亦切忌過份沉默或被動。記住,
良好溝通有助建立關係,融入團隊。
注重團隊精神,與同事緊密合作,融洽相處,
避免獨行獨斷,以證明自己是一個可靠的工作伙伴。


06_午飯及放工安排
入職首天,如果沒有人告訴你午飯安排,
可以問問同事一般午飯時間及安排。
如同事此時邀請你,你不妨欣然接受;
如他們沒有邀請,你便要知情識趣了。
到了下班時間,先不要輕舉妄動,
若未有人離開,可找一些工作做。
當有個別同事下班,就可以收拾離去。
離開時可以問主管還有甚麼工作幫忙,
如他答覆沒有,就可以放心下班。
經過一段時間適應後,你對新工作自然駕輕就熟。
有了好的開始,你還須繼續努力,不斷累積經驗和進修,
為日後的事業發展作好準備,創出美好前程。
 

 

po 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08302202.jpg  

扔掉信用卡的10個理由

越來越多的商戶不再願意接收現金。
這其中包括許多航空公司,
當你想在機艙裏買杯飲料或買塊三明治時,
他們會堅持讓你用信用卡付款。
現在又有消息稱,美國財政部將減少美元的印刷量,
因為我們正在朝著一個全信用卡化的經濟邁進。


這對銀行和信用卡公司來說是個好消息。
對銷售企業來說也是如此,
這些企業現在已經可以越來越詳細地摸透
我們的交易情況和個人生活。


我的態度如何呢?
你可以說我反潮流,
或者乾脆說我是個刺頭,
但是我對此確實持悲觀看法。
就我個人而言,我一直在逆向而動。
我已經減少了信用卡和借記卡的使用量。
上面那則最新消息是促使我將信用卡,
完全逐出我的生活的最後一個推動力。
現在開始,我只用現金過活了。

 

以下就是促使我做出這個決定的10個理由:


一、我的支出將會減少。
包括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的一項研究在內的各種科學研究已經表明,和使用現金相比,
人們在使用信用卡時,的確願意花更多的錢。
這是一個常識。無怪乎只有直到信用卡出現,
我們的全民購物熱潮才真正興起。
我自己也有這方面的體會。去年秋天和冬天,
當我有一段很長時間不帶任何信用卡出門之後,
我的日常支出確實大幅下降了。


二、信用卡積分獎勵實際上並不划算。
許多人使用信用卡是為了兌換飛行常客里程或其他獎品。
但是,許多這種積分換獎的交易正在變得越來越不划算。
航空公司在削減飛行常客計劃的獎勵。
這些計劃究竟如何呢?
開支顧問網站BillShrink的聯合創始人
施瓦克口薩蒂艾瓦盧(Schwark Satyavolu)稱,
如果你在獲取和使用積分獎勵方面確實很精明、
專注,而且目標明確的話,那麼你有時會獲得非常不錯的獎勵。
但是,他說,從總體上看,這些換來的獎品正在變得越來越不值錢,
而且越來越多地向需要交納年費的信用卡傾斜。
對我們當中的大多數人來說,
如果能設法得到信用卡支出的2%作為回饋,
就已經相當不錯了。
但和你額外花出去的錢相比,
這只是九牛一毛。


三、使用現金讓我們更容易做預算。
個人理財規劃師會鼓勵客戶擬定預算。
從理論上看,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建議。
但是,我必須坦白的一點是:
我不是那麼有條理性。
我懷疑許多人也和我一樣。
但是,如果我每周去一次銀行,
提取一定量的現金,就能夠自然而然地做預算了。
非常簡單。


四、不太擔心身份被盜用。
每次你為了買東西而交出信用卡或個人信息詳情時,
你會感到擔憂嗎?我會。
銀行和網上商戶確實在努力保證交易安全,
但是盜賊們也同樣手段高明,
而且這些盜賊的數量還不少。
總是有人蒙受身份被盜用的損失。
使用現金就能降低這種風險。


五、減少購物衝動。
信用卡誘使我們花掉更多錢的方式之一,
是讓我們更容易一時衝動買回自己並不需要,
甚至不喜歡的東西。商店鼓勵這種行為,
他們採用老練的營銷技巧來誘使你打開錢包。
如果你沒有帶錢,你就不能看上什麼就下手。
如果你真的對這件商品拿不定主意的,
你可以先回家,明天再來買它。
而在很多情況下,你都不會再來了。


六、我仍然可以在網上購物。
使用現金並不意味著我要和網上購物完全絕緣。
是的,我必須屈服於一個原則,
但我不必破壞這個原則:
我可以在實體店買一張預付費的購物卡,
用現金給它充值。好吧,它還是某種信用卡,
但我必須預先用現金為它付費,而且還是有限度的。
(根據同一個原則,在我旅行的時候,
我也可以使用預付費卡,以備不時之需。)


七、跟債務說再見。
我每個月都會償還全部信用卡欠款,
但有很多人並不這麼做。他們利用信用卡來借款,
這是一種金融災難。我們已經看到了債務泛濫,
給我們的經濟帶來了多麼大的打擊。
據Bankrate.com稱,信用卡向你收取的平均借款利率為14%。
很多信用卡的利率還大大高於這個水平。
而且你是用稅後的所得來的去償還借款。
舉個例子來說,你至少要在股市掙得16.5%的回報率
(扣除15%的長期資本利得稅之前),
才能抵得上信用卡借款利息成本。
祝你好運吧。
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
(New York University's Stern School of Business)指出,
自1928年以來,美國股市的平均復合回報率僅為9.7%。
據Bankrate.com計算,某人如果用一張借款利率為14%的信用卡,
購買一件1,000美元的商品,每月僅支付2%的還款餘額,
那麼他最終要為這件商品支付1,750美元。
他需要花費110個月的時間來清償這筆賬單。


八、隱私。
使用信用卡會讓你很容易被追蹤到。
它們會準確無誤地透露出你在何時何地買了些什麼。
(如果把我們通過智能手機和iPad等玩意洩露出去的數據匯集在一起,
我們就像是在透明塑料盒里東逃西竄的老鼠,
而營銷分析師則在外面研究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不得不承認我討厭這一點。
我喜歡現金的私密性和匿名的特點。
上周我和妻子相約去吃午餐。
但我首先去了趟銀行提取現金。
這事兒和美國運通卡無關。


九、使用現金能幫助我重建收入和支出之間的聯繫。
我還記得我獲得第一份工作時的情形:
我開始計算我買的每一件東西,
需要工作多少個小時才能換來。
譬如說,買一張新CD需要工作兩小時。
這是一個好習慣。信用卡會削弱這兩者之間的關聯。
難怪信用卡的盛行導致入不敷支的人急劇增加。
(信用卡的興起還伴隨著工會組織的衰弱,
這難道也是一種巧合嗎?在VISA卡出現以前,
如果你想在明年換一輛更時髦的汽車,
或者出去度假,你就必須先獲得加薪。)


十、使用現金能幫到我想幫的人。
現金能夠直接流到零售商及其供應商手中。
當我走進本地信用社將支票兌現時,
能讓好幾個本地出納員有事可幹。
而使用信用卡呢?我會幫到金融銀行管理人士、
營銷團隊和設在印度的呼叫中心。
我相信他們都是好人,我也希望他們過得好。
但如果要我選擇,我寧願選擇幫助本地的零售商和信用社員工。

po 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敬業樂業是優勢
理財不是求橫財


理財的目標不應是追求「橫財」,
而是務求保存資產的購買力。
其實憑本業致富。理財如果能夠保住資產,
已經非常不錯了。

「本業致富」(所謂行行出狀元),
卻不認同「理財致富」,除非你的本業就是投資,
又或者你非常好運(那你也可以嘗試買六合彩),
買啥升啥!

所謂本業,就是你將自己的
時間、精力、能力和青春,
投資在某一個行業裏,長期等待回報。

說得直接一點,如果你在自己最熟悉的行業也不能成功,
為甚麼你覺得能於龍蛇混雜的投資市場裏分一大杯羹呢?
既然你選擇了這個本業,那一定是你覺得比較有興趣、
而且比較能做好的行業。有興趣的話,自然做得用心;
用心才能提高事成的機會。


敬業樂業是優勢
在本身行業以外追求財富,
說得不客氣就是不務正業。
撇除道德層面的批判,
不務正業的最大問題是沒有利用自己的比較優勢。
如果本業是自己有興趣、有能力、有時間去做的事情,
這就是你競爭的優勢。


「行行出狀元」的反面也同樣有道理,
就是「行行爭崩頭」,每一行的競爭也激烈,
特別是大鱷成群的投資市場。

放棄自己的本行,就是放棄自己的比較優勢,
而試圖在投資市場賺大錢,這是隔山打牛,
心存僥倖。六合彩每期都有人中,
但絕大部分人都沒有橫財命;
既然如此,為甚麼不專注「做好呢份工」呢?

po 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洞悉群眾心理定成敗

不論是任何投資派別,
似乎都難以忽略大眾心理對股市的影響。
例如德國股神科斯托蘭尼就有著名公式
「趨勢=資金+心理」,謂大市上漲必須得到兩者結合;
股神巴菲持亦曾說「股市短期是投票機,長遠是秤重機」,
可見起碼就短線來說,心理因素是主宰大市的關鍵。


市面上有不少投資心理學書籍,
但多數都集中於個人層面,
而這本《The Crowd》則開宗名義,覑力分析群眾心理。


雖然本書背景是19世紀末法國大革命,
聽起來跟投資風馬牛不相及,
不過作者對群眾心理刻劃得入木三分,
套用在投資市場上亦絲絲入扣。


群眾想法天生善變
在作者眼中,群眾「根本毫無智慧可言」,
名副其實是一群「烏合之眾」。
作者寫道:
「群體不善推理,卻急於行動,
在某種強烈感情影響下,
一次偶然事件足以令他們聞風而動」。
而群眾亦從來與理性沾不上邊,
相反往往受暗示、情感、領袖聲望、
重複話語等非理性因素驅動,
其想法經常在極端之間擺盪,
「變臉」速度更是驚人。

讀者可會覺得描述似曾相識?
的確,股市根本就是群眾意見的放大器,
在現代資訊科技協助下,
大眾改變想法只有比作者所處時代更快。
事實上,大量研究指人們「跟大隊」意識根深柢固,
雖然這樣做有時可令股民避免損手,
但投資市場上充斥各類消息與預測,
如果投資者缺乏個人判斷,長遠恐怕還是輸多贏少。

如果再看作者描述影響群體的因素,
再套諸投資市場,更覺其觀察切中要害。

作者認為,領袖說服群眾的手段,
不外「斷言、重複、傳染」三部曲,
其中最重要的不是理據與論證,
而是內容是否簡潔有力、重複次數是否夠多,
如果再加上意見領袖的聲望、形象等,
哪怕是謊言重複100次都會變真話。


不斷重複比理據重要
回望以往股市泡沫,例如科網股被炒至與天比高時,
我們總會慨嘆「為何這樣都有人信?」,
集體瘋狂背後恐怕就是「斷言、重複、傳染」三部曲作祟。

《The Crowd》成書至今百多年過去了,
現代投資者理應比前人聰明得多,
只是群眾的心理與特質似無大改變,
多年前的觀察今天仍適用。
投資市場中泡沫旋起旋滅,
本書足可供投資者借鑒,
免做股壇「烏合之眾」。

po 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