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點三十六項

一:沉穩
1.不要隨便顯露你的情緒。
2.不要逢人就訴說你的困難和遭遇。
3.在徵詢別人的意見之前,自己先思考,但不要先講。
4.不要一有機會就嘮叨你的不滿。
5.重要的決定儘量有別人商量,最好隔一天再發佈。
6.講話不要有任何的慌張,走路也是。

 

二:細心
1.對身邊發生的事情,常思考它們的因果關係。
2.對做不到位的執行問題,要發掘它們的根本癥結。
3.對習以為常的做事方法,要有改進或優化的建議。
4.做什麼事情都要養成有條不紊和井然有序的習慣。
5.經常去找幾個別人看不出來的毛病或弊端。
6.自己要隨時隨地對有所不足的地方補位。

 

三:膽識
1.不要常用缺乏自信的詞句
2.不要常常反悔,輕易推翻已經決定的事。
3.在眾人爭執不休時,不要沒有主見。
4.整體氛圍低落時,你要樂觀、陽光。
5.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因為有人在看著你。
6.事情不順的時候,歇口氣,重新尋找突破口,就結束也要乾淨俐落。

 

四:大度
1.不要刻意把有可能是夥伴的人變成對手。
2.對別人的小過失、小錯誤不要斤斤計較。
3.在金錢上要大方,學習三施(財施、法施、無畏施)
4.不要有權力的傲慢和知識的偏見。
5.任何成果和成就都應和別人分享。
6.必須有人犧牲或奉獻的時候,自己走在前面。

 

五:誠信
1.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說,說了就努力做到。
2.虛的口號或標語不要常掛嘴上。
3.針對客戶提出的“不誠信”問題,拿出改善的方法。
4.停止一切“不道德”的手段。
5.耍弄小聰明,要不得!
6.計算一下產品或服務的誠信代價,那就是品牌成本。

 

六:擔當
1.檢討任何過失的時候,先從自身或自己人開始反省。
2.事項結束後,先審查過錯,再列述功勞。
3.認錯從上級開始,表功從下級啟動
4.著手一個計畫,先將權責界定清楚,而且分配得當。
5.對“怕事”的人或組織要挑明瞭說。
6.因為勇於承擔責任所造成的損失,應該承擔

po 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救人
在一場激烈的戰鬥中,
上尉忽然發現一架敵機向陣地俯衝下來。
照常理,發現敵機俯衝時要毫不猶豫地臥倒。
可上尉並沒有立刻臥倒,
他發現離他四五米遠處有一個小戰士還站在哪兒。
他不顧多想,
一個魚躍飛身將小戰士緊緊地壓在了身下。
此時一聲巨響,飛濺起來的泥土紛紛落在他們的身上。
上尉拍拍身上的塵土,回頭一看,頓時驚呆了:
剛才自己所處的那個位置被炸成了一個大坑。

出門
古時候,有兩個兄弟各自帶著一隻行李箱出遠門。
一路上,重重的行李箱將兄弟倆都壓得喘不過氣來。
他們只好左手累了換右手,右手累了又換左手。
忽然,大哥停了下來,在路邊買了一根扁擔,
將兩個行李箱一左一右掛在扁擔上。
他挑起兩個箱子上路,反倒覺得輕鬆了很多。
把這兩個故事聯繫在一起也許有些牽強,
但他們確實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故事中的小戰士和弟弟是幸運的,
但更加幸運的是故事中的上尉和大哥,
因為他們在説明別人的同時也説明了自己!

心得:
在我們人生的大道上,肯定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
但我們是不是都知道,在前進的道路上,
搬開別人腳下的絆腳石,有時恰恰是為自己鋪路!

po 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理財投資要清醒 財富保值才有效


通脹壓力使得越來越多的民眾
把錢從銀行取出來轉向投資理財,
而各大金融機構發行的花樣
翻新的理財產品和花哨的廣告宣傳,
使得民眾在選擇理財產品
可能會“越理越少”。


面對這樣的情況,理財師提醒廣大投資者,
在選擇理財產品時要保持清醒,
對產品做全面評估後再做打算。
對於一項理財產品首先要看清楚性質,
仔細閱讀該產品說明書,
對產品有全面的瞭解。


一些金融機構為其產品設定了
預期收益率最低值為0%,
這都是對於消費者不負責任的說辭。


對於提供產品公司的過往業績不要過於奢望。
很多消費者在購買時會對公司過往的業績進行瞭解,
理財產品師認為這是必要的。
但很多公司對外公開的業績往往被自己罩上了一層光環,
對公司的過往業績深信不疑,
把用於參考的過往業績變成了未來希望,
這是不可取的。


在簽訂理財產品合同時一定要仔細閱讀合同書。
特別是對於一些涉及收益率計算、
一方未能履行合同要求的如何處理的要求仔細閱讀,
在缺乏專業知識時可能請相關人士進行解釋才能簽約。

 

曾經有粗心簽合同導致受損後
無法取得賠償的案例,
希望投資者重視合同的閱讀。

po 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2008718153329624_2.jpg


強制儲蓄


第一桶金完全來自於工作的收入和儲蓄。
我認為,除非有個無人可擋的天生好命,
或者勇於幹些刀口舔血的事,
否則家庭理財的第一桶金
幾乎無一例外均來自努力工作的收入。

有些朋友可能會說:
“是的,我是有工作和收入,但就是積蓄很少。”
其實這也難怪,


開始時我也是月光族。
這說明光有努力工作還不夠,
還需要強制儲蓄。


強制儲蓄是如此的重要,
完全是投資理財的第一課。


通過記賬,
大家對自己的消費有個基本數目,
再對比一下收入,
就知道每個月可以將收入的多少比例
用於強制儲蓄了。


有人說強制儲蓄的比例應該達到收入的30%,
我認為這完全是一個個性化的問題,
依賴於個人的月收入和消費情況,
總不能為了強制儲蓄而嚴重影響當前生活。


不管數目多少,強制儲蓄都是非常必要的。
所謂強制儲蓄,就是要有約束力,與以前的先消費,
到月末看剩下多少再儲蓄有本質的區別。
一旦確立強制儲蓄的比例,就要堅持。無論是10%,
還是80%。每個月拿到工資後,先按比例儲蓄,
然後才是消費。


如果通過分析記賬而不斷優化消費,
那麼還可以不斷提升強制儲蓄的比例。
其間要是有其他收入,例如分紅、
獎金等,也都放到儲蓄裡面。


這樣堅持一年,就會看到顯著效果。
這時,強制儲蓄就不再是一個痛苦的事情,
而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和習慣了。


必須承認,改變,
尤其是改變自身的習慣對任何人都是很困難的。
那大家應該考慮這個觀點,


就是決定你財富的不是每月掙多少,
而是剩下多少,只有剩下的錢才是財富。


其實,養成強制儲蓄的習慣並不難。
我們每月的消費,即使各方面都減少10%,
對生活品質不會有太大影響。
如果再去掉浪費,儲蓄的比例就會更高。


少買一兩件衣服、少看一場話劇。
其實,少了這些,對生活並沒有太大影響,
每月扔掉的或者閑置的衣服都遠遠超過這個數目。


但如果幾年前就開始儲蓄,


開始投資,那一定是不同的財務狀況。

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造就了很多“暴富”的機會,
包括2007年的股市和2009年的樓市。
市場都是有周期性的,我們相信類似的機會以後還會有。
但如果不從強制儲蓄開始、不進行投資理財,
那麼再多的發財機會也只會擦肩而過。

還是那句老得不能再老的話,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po 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Feb 03 Thu 2011 22:26
  • 寬容

20070418142916144.jpg 

 

「比陸地更寬廣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沒廣闊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廣闊的是心靈。」

寬容大度的心理品質絕不僅僅是待人的寬厚,
而且也包含對大自然的容納百川。


寬容是一種健康人格的象徵。
它好像一面鏡子,你沖它笑,
它就擁抱你。你討厭它,它就會躲著你遠遠的,
給你一個煩惱的謎底。面對朋友的爭執,
面對人際關係的隔膜,大度的給予寬容和接納,
那麼人世間就多了一種美麗的胸懷、
一種美好的精神氣質。

人們工作在一起,難免磕磕碰碰。
遇事不寬容,小矛盾可能結成大疙瘩,
如果為了一點點小事而放不下,
耿耿於懷,以至於你看我不順眼,
我看你挺彆扭,思想得不到溝通,
用敵對的眼光看對方,團結便無從談起。
但對於胸懷寬闊的人,即便遇到了矛盾糾紛,
也能夠坦誠地把話講開,容人之過,查己之短,
使大矛盾化小,小矛盾化了,
團結的氛圍也就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


但寬容也必須有尺度,
因為寬容不珍惜寬容的人,是濫情;
寬容不值得寬容的人,是姑息;
寬容不可饒恕的喪盡天良的人,則是放縱。
寬容不是放縱,我們不能把它與放縱混為一談。
當我們不守規矩,不懂禮貌,是對自身的放縱,
這不是心胸大度的寬容。

對別人的不良行為沒有加以提醒,是對別人的放縱,
破壞社會秩序,同樣不是寬容。
寬容本身,是生活的一門學問。

 

上帝在公義中有慈愛,我們在寬容中也有準則,
不能簡單地把嚴格要求視為苛刻,嚴格是一種愛,
對自己嚴格可以避免在各種誘惑和考驗面前摔跟頭,
少犯過錯,多出成績;

聖經上說:
「不忍用杖打兒子的,是恨惡他;
疼愛兒子的,隨時管教」(箴十三:24),


帶著仁慈的心指出別人的過錯,
幫助別人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所以寬容是「寬恕人之過,忍受自之辱」
即「待人要寬,律己要嚴」,
其核心強調就是自悟。
待人之所以要寬,為的是給人自新的機會。
待己所以要嚴,因為不嚴會使自己一錯再錯。

正如孔子所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這是一個人的修養品德根本要訣。
遇事因該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這樣才會使自己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在人生曲折的道路上,
我們難免會遇到不開心和晦氣的事情;
遇到無端的指責,無中生有的的猜測....
讓我們學會不如意的生活,就是享受生活的和諧。

學會寬容,我們的生活少許多淒風苦雨,
就會多許多花好月圓。

po 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買樓勿倉卒 緊記「上車10式」

thumbnail.jpg 

現時用家多擔心買不到樓,
置業決定愈來愈急,
不消一天便會立即決定入市,
即使未找銀行估價,
也倉卒買樓。
在今時今日,縱使樓價看來有升無跌,
考慮入市時,建議尚要按步就班:

01.選地區︰
首先要了解本身需要,如鄰近上班地點、
父母居住區域、校網等,
分清首選區並分優先次序。


02.入市預算︰
上車客手上有入市資金,
要計算負擔樓價能力,
如200萬以下或達某個銀碼水平。


03.觀察地區︰
必須親自落區了解實際環境,鎖定合適的物業。


04.睇樓︰
不可以同一日內看太多單位,以免混亂。


05.分析數據︰
了解過去3個月的物業成交價和放盤價,
須有初步預算。


06.議價︰
看中單位及參考成交數據後,
貨比三家,小心駛得萬年船。


07.銀行估價︰
避免超出預算,估價須足以支付首期3成金額,
並把訂金交由己方律師代為保管及保存收據。


08.量力而為︰
計算負擔能力,
每月支出不多於總收入四成(以七成按揭計)。


09.比較律師費及其他成本支出︰
由於每間律師行除了基本買賣合約費用外,
還有按揭律師費,必須向律師查詢固定開支成本。


10.驗樓︰
親身前往單位驗樓,若有疑問,
必須透過律師澄清,因正式簽約後,
追究責任較為困難。


買樓不可以衝動,須預先定下入市路線圖,
除了要有足夠首期外,還要有決心,
若拖泥帶水、三心兩意,
斷定你一世人都買不到樓。

反之,欠缺入市經驗的首次置業人士,
也應該多做功課,了解市況和置業目標樓盤資料,
常言買樓不同買菜,不可以倉卒決定。

即使買至潮價值數千元的數碼產品,
也需貨比貨,走多幾間店舖格價,
置業動輒數百萬元,更不可兒戲!

po 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痘痘告訴你,身體哪裡生病了

f01.jpg 
1. 額頭長痘
原因:
壓力大,脾氣差,造成心火和血液迴圈有問題。
改善:
早睡早起,多喝水。

f02.jpg 

2.雙眉間長痘
原因:
胸悶,心律不整,心悸。
改善:
不要做太過激烈的運動,避免煙、酒、辛辣食品。

f03.jpg 

3.鼻頭長痘
原因:
胃火過盛,消化系統異常。
改善:
少吃冰冷食物。

f04.jpg 

4.鼻翼長痘
原因:
與卵巢機能或生殖系統有關。
改善:
不要過度縱欲或禁欲,多到戶外呼吸新鮮空氣。

f05.jpg 

5.右邊臉頰長痘
原因:
肺功能失常。
改善:
注意保養呼吸道,儘量避免
芒果、芋頭、海鮮等易過敏的食物。

f06.jpg 

6.左邊臉頰長痘
原因:
肝功能不順暢,有熱毒。
改善:
作息正常,保持心情愉快,
該吹冷空氣就吹,
不要讓身體處在悶熱的環境中。

f07.jpg 
7.唇周邊長痘
原因:
便秘導致體內毒素累積,
或是使用含氟過量的牙膏。
改善:
多吃高纖維的蔬菜水果

f08.jpg 
8.下巴長痘
原因:
內分泌失調。
改善:
少吃冰冷的東西。

f09.jpg 
9 .太陽穴:
太陽穴附近出現小粉刺,
顯示你的飲食中包含了過多的加工食品,
造成膽囊阻塞,需要趕緊行體內大掃除


祛痘的15個良好習慣

01、
每天八杯水。清早沒有進食前
一定要喝一大杯水,可以清腸胃。
(相信很多美眉們是知道的,問題是做不做得到。)


02、
每天一便。堅持養好良好習慣,
排毒,必要時可吃香蕉調理一下。


03、
切忌熬夜。熬夜是美肌的最大天敵。


04、
洗面的時候,要徹底洗淨,不要有殘留的化妝品


05、
少玩電腦,手機不可以開機放床頭,
有輻射,對皮膚影響厲害。


06、
不可以用手擠痘痘,
任其自己脫落,這樣不易留痕。


07、
床套,枕頭巾要定期清洗,
否則會有很多蟎蟲滋生,睡覺的時候很易感染。


08、
最好在十一點前睡覺。睡前不要吃宵夜。


09、
上火的東西儘量少吃。


10、
護膚品不要亂用,最好用一系列的產品,
要瞭解自己是屬於什麼樣的膚質。


11、
珍珠粉溝蜂蜜做面膜,可以去痘去印。


12、
白砂糖洗面:可以去印,
而且面部會比以前更光滑,
洗完臉後用砂糖洗洗,效果好好。


13、
用維生素E塗痘印,
堅持塗痘,印子會逐漸變淡。


14、
多喝些花茶,可以美容皮膚。


15、
有痘的人睡覺一定要把流海給夾起來。
這樣不易造成前額生瘡,也不會令生瘡.


去除痤瘡疤痕
把姜切片,臨睡前用手指壓在疤痕處15分鐘,
第二天早上再洗掉,連續一周,
你會發現這個方法對付痤瘡疤痕非常有效。  
神奇指數:★★★☆有效指數:★★★★


去臉部角質
在臉上撒少許白砂糖,
然後用半個檸檬輕輕摩擦皮膚,
可以去死皮和減輕陽光灼曬斑痕。
神奇指數:★★☆有效指數:★★★☆

 

自製緊膚水
檸檬汁加一點黃瓜汁就可以製成天然的緊膚水了,
但一定要注意保質期限哦。
神奇指數:★★★☆有效指數:★★★

 

增長睫毛
將喝剩的茶水晾涼,在睡前或隔天清晨,
利用棉花棒沾濕眼睫毛,可達到增長睫毛的功效。
趕快試試吧,保證是最廉價又經濟的睫毛增長液!
神奇指數:★★★★有效指數:★★★★☆

 

去身體角質
手肘、膝蓋、後腳跟部分用滑石輕輕磨去變老變黑的角質,
嚴重時可塗上凡士林,用繃帶覆蓋一晚上。
神奇指數:★★有效指數:★★★☆

 

烏青不見了
跌倒烏青一大塊又難看又丟臉怎麼辦?
把雞蛋煮熟,剝殼後在烏青上滾一滾,
很快它就消失了,但是蛋就不能吃了。
神奇指數:★★★★★有效指數:★★★★★

 

消除黑眼圈
準備冷水、鮮奶和紙巾,
先將冷水及鮮奶以1:1的比例混合,
再用紙巾沾濕,貼在眼睛的下半部15分鐘,
就可以消除惱人的黑眼圈了。
神奇指數:★★有效指數:★★★☆


去黑鼻頭
把生雞蛋靠近蛋皮的那層薄膜整張撕下來,
貼在鼻頭上。等幹透之後揭下來,
你會發現“草莓"上的小黑點全都不見了!
神奇指數:★★★★☆有效指數:★★★★☆

po 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累積財富的七大元素

goldenegg.jpg 

財富管理強調有財富才可以管理。
一年之始,大家可以想一想為甚麼
有些人可以積累財富,有些人卻不可以。
撇開祖先剩下的不計,
當中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原因:


01.你的職業。
職業無分貴賤,
但有些職業要求較高的技能與訓練,
例如醫生、機師、律師等。
這些職業一生可以帶來較高的收入,
從而令財富易於增值。
在學位泛濫的年代,
大學畢業的不一定可以賺取更高的收入。
只有中學畢業程度的也不代表一定是低收入。
有學位的起薪點會好一點,
花時間分析一下哪些行業的薪酬升幅較佳,
具備哪些要求的自然更容易地令財富增加。
沒有具備那些要求的,
可以考慮花一些時間鍛鍊自己。


02.你的性格。
有些人一看見喜歡的東西便不加思索地買下來。
他們要最新款的電子產品,
但過了約半年後那些產品的價格一定下跌了一至兩成。
時間編排不好的話,也只有在旺季時去旅行,
同樣也要付出高昂的溢價。
當自己的收入與支出不相稱,
一定不會累積到財富。


03.你的債務。
人生總有一些時間有債務。
借錢置業可以考慮,借錢消費如旅行、
結婚等卻不是好的決定。
因為那些是消費而不是增值的東西。
用了之餘還要償還利息。
財富只有減少而不是增加。


04.你的朋友。
好的朋友互相支持,
他們的性格及消費模式應與你不會相差很遠。
如果你的朋友是高消費一族,
相信你也會感受到一點壓力。
收入不能支持的話,
便帶來更多的財務問題。


05.你的居住地。
居住的地區決定了你的租金、食用、交通等支出。
比較一線及二線地區的租金,
街市超市食品的價格。
日積月累,支出的差異可以是很大的。
可能只是離鐵路站10分鐘的距離,
租金便宜一成,店舖也因租金較低,
而以相宜的價格出售產品。


06.你的投資。
積極而正確的投資可以令你積蓄財富,
而且以高於通脹的水平增加。
投資不只限於買股票,買物業、外幣、債券,
甚至是存款也是投資的一種。


07.你的父母。
我們不能決定自己的父母,
但父母的價值觀對我們的影響深遠。
如果家庭一直以來都因金錢多爭吵,
花錢時不加思考,以為賭博可以致富,
或是胡亂聽幾個號碼便去買某股票。
當子女長大時便有樣學樣,
要改變這不太正確的財富管理觀念
需要花很長的時間。

若你在以上的數點中多是負面的答案,
你更要加把勁,才可以累積財富。

po 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家為何不願意多買保險?

談起保險,這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保險通常包括財產、人壽、意外傷害和健康險,
後來又發展了投資型險種如分紅險等。
由於保險的種類繁多,
購買保險一定要基於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
保險的初衷是防范意外,
所以意外險是比較重要的,
而且每年的花費不多,也就幾百塊錢。
對意外險而言,有句話說得好:
“如果平安無事,沒有意外,那是我們希望的,
就當把投入的錢轉移給那些不幸而又需要錢的人們吧!”
所以根據我家的實際情況,
基本上我們也就購買國家規定必須購買的險種,
另外再加上了意外險。


談談我們沒有購買的險種,
首先是健康或疾病醫療保險。
自從太太辭職以後,每日都紅光滿面,
身體好多了,基本很少生病。
具體問起她是什麼原因?
“家務有人做,飯有人準備,我也就是帶下孩子,
安排旅行,鍛煉身體,逛街看書,生活非常愜意,
所以身體自然非常好。”
其實,現代人疾病的主要來源通常是精神壓力、
身體勞累或者心情不好而導致的亞健康狀態。
如果每天都很開心,確實也不會有什麼小病,
而且為這些小病的理賠去找保險公司,
還不夠折騰的;如果真有什麼傷筋動骨的大病了,
無數的故事都說明,也不可能靠保險公司,
還要靠自己支付,所以這一項也就免了。


其次是投資型險種,
有人說保險是家庭理財安全的最後一道保障。
可保險的初衷應該是防范意外,
要和家庭理財拉上關系,
說明家庭理財有可能發生特殊的意外情況,
這與我們在理財中通過投資組合降低風險,
獲取穩定收益的目的是相悖的。
實際上,如果投資者購買養老或其他投資型險種
的主要目的是獲取收益,在投資者有一定理財知識的條件下,
還不如自己投資理財,買點基金什麼的,
反正保險公司也是拿你的錢去做投資。
所以基本上我們不將保險定位於家庭理財的工具,
不購買任何與投資收益相關的保險。

當然,我們之所以不願意多購買保險,
也和這個行業條款復雜、
真正發生事情時經常推諉不理賠這樣的因素有關。
而且有時候,即使理賠了,也把你折騰得夠嗆。

據說某個保險公司的大老板說過這麼一句話
“身為一個保險公司的董事長,
有些保險條款我都看不懂!”

舉個對保險條款不理解的例子。
我們在雲南旅行期間,在彌勒附近,
有一次倒車,不小心撞到了一根電線桿,
車子的右後方癟了一塊。
幾小時後,我們從彌勒開到了昆明,
就按照保險規定報了案,心想昆明畢竟是大城市,
就在昆明修吧。結果昆明那邊的保險公司,
不但在整個修車過程中讓我跑前跑後,
折騰得夠嗆,最後理賠付錢時,突然告訴我,
只能賠80%,而且不能拿現金,
只能劃卡,我當時真是無語。

後來與車子的保險代理人提到這事時,
他說保險條文確實是這麼規定的,
雖然你有不計免賠條款,
但異地報案和修理就只能賠80%。
然後他笑著說,你應該回北京後再報案修理,
這樣就可以100%賠,而且不用跑來跑去浪費時間窩火了。
我說我還要兩、三個月才回北京呢,
按要求不是要48小時內報案嗎?
他說,一出事你打電話給我就好了,
我可以第一時間告訴你怎麼做最好!
我無語,這就是現狀,
各種規定不是從鼓勵人們守規矩的角度來設計。
導致的情況是:守規矩,你吃虧;
不守規矩,你可能獲得更大的利益。

由於我們對保險不太了解,
也因為行業操作不規范等原因,
我們也就購買了必要的意外險和
國家規定必須購買的險種,
其他的高級保險選項,我們均略過了。

po 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年01月28日
通脹兩難


伯南克的量化寬鬆政策,
快將新興市場打爆了。
如果說中國通貨膨脹為患的話,
其它新興市場國家的日子也不好過。
巴西通脹率已經達到6%,印度超過8%。
新興市場國家中,
通脹受災面積(以GDP加權計算)達到八成。


量化寬鬆所製造出來的熱錢,
通過三個渠道夾擊著新興市場,
營造出通貨膨脹升溫的環境。
首先,熱錢炒作農產品,
農產品價格紛紛衝上歷史
新高,玉米、小麥、大豆等大宗農產品價格的漲幅尤其驚人。
食品通脹席卷整個世界,為患新興市場尤甚。
其次,美元貶值,熱錢追逐原材料,商品價格暴漲,
商品生產國經濟過熱,商品消費國成本大增,
商品通脹對新興國家的衝擊遠大過發達國家。
再者,聯儲製造出過量流動性,
資金為尋求增長故事和較高投資回報,
紛紛流向新興債市、股市,干擾了當地的貨幣供應。

*新興國家可做的有限*
針對熱錢流入和經濟過熱,各國採取了不同的措施。
巴西、智利、波蘭、印度紛紛加息,
中國上調準備金率,韓國、巴西、
泰國對短期海外資金購買國債設立門檻,
土耳其則反其道而行之,以減息來抑制熱錢湧入。

然而,新興國家政府、央行可做的其實有限,
全球流動性的主要源泉來自美國,
美國聯儲的政策制定依據是美國的就業和通脹。
復甦與就業上的差異,通脹與資產價格上的差異,
令美國的貨幣政策與新興市場的實際要求之間出現重大錯位,
而全世界的資金流動早已不分國界了。
今年新興國家預計CPI達到5﹒9%,
其中亞洲5﹒3%,拉美6﹒8%,東歐6﹒4%。
今天的情況,與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頗有相似之處。
泡沫破滅之後,日本央行大舉減息、擴張流動性,
這些政策舉動並未在日本觸發通脹,
信貸隨著日本銀行的擴展而進入東南亞,
觸發了那裏的基建熱、房地產熱。
東南亞經濟由此過熱,但是當地央行對此卻無從調控。
至九十年代中,日資班師回朝,
掀開了亞洲金融危機的序幕。


*超低利率和過剩流動性還會維持一段時間*
伯南克的流動性擴張,暫時在美國沒有誘發嚴重通脹,
對其它國家的物價水平卻有深遠的影響。
一般相信,發達國家經濟復甦緩慢,
因此通脹壓力主要集中在新興市場國家。
不過歐洲已經出現通脹死灰重燃的苗頭,
其傳導機制主要是食品與石油。
估計歐洲今年的通脹可能達2﹒5%。與美國不同,
歐洲央行盯CPI而非核心CPI,
它的唯一職責是維持幣值穩定。
歐洲通脹升溫,可能迫使歐洲央行年內加息,
在G3經濟中率先退市。

美國的糧食大多國內自給,
而且政府有強大的農業補貼,
因此農產品通脹在零售層次沒有其它地區那麼明顯。
而且聯儲政策盯核心通脹,將糧價、油價排除在外。
同時,伯南克在QE2問題上已經破釜沉舟,
他在退出時機上可能一拖再拖,
相信美國今年加息的機會不大。

不過美國早晚也會感受到通脹的壓力。
世界是互動的,市場是共通的,CPI的上漲,
會帶動市場利率的上升,
明年倒逼聯儲加息(估計在明年下半年)。
不過超低利率和過剩流動性的大環境,
應該還會維持一段時間。

通脹來得比想象的更快、範圍更廣,
令全世界的貨幣政策都陷入兩難境地。
對於發達國家,
這是刺激就業與穩定幣值之間的兩難。
對於多數新興國家,
這是加息與熱錢流入之間的兩難。
經濟增長的風險在下降,通脹風險在上升,
貨幣政策風險更在上升。

po 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