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01.jpg 

輻射清理污染 昂貴費時危險

輻射最有可能泄出的放射性物質為碘131及銫137,
半衰期分別為8天和30年,
但長遠輻射遺害可分別長達80日和300年
(輻射物質放出輻射線後會變成另外一種物質,
這現象稱為衰變,半衰期就是因放射性衰變而
使其活度降低到原來一半所消耗的時間)。


輻射物可滲空氣水源農作物
碘和銫可致癌,透過空氣、水或食物鏈被人體吸收,
影響健康。放射性碘高度揮發,容易融入空氣,
亦可混入水源,被農作物吸收,尤其是葉菜類,
再被人或牲畜進食。

銫則較易積聚在菇類及野鳥,
而由於1950至60年代的核試,
現時每人均暴露在低水平的銫137中;
另受銫污染的泥土可變成塵埃,
人體吸入後會影響內臟。


清理污染 昂貴費時危險
要清理輻射污染地區,費用昂貴、需時長又危險。
被污染的泥土可在特製的焚化爐焚燒,
亦可混合溶劑把污染物化作液體,
或以電滲析分開放射性離子。
另外,失效的反應堆關閉後仍會長時間放出輻射,
切爾諾貝爾核電站雖以石屎和鋼鐵製成石棺包圍,
但外界已關注石棺現裂縫。

po 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6o1n570248c9c-i0.jpg 

美國環境保護署(EnvironmentalProtection Agency)發佈的資料,
指出不同的輻射暴露量可能會對人體造成的影響,單位都是毫西弗:
暴露在50到100毫西弗的輻射量:

血液起化學變化


500:幾小時內感到噁心


700:嘔吐


750:2到3周內掉發


900:腹瀉


1000:體內出血


4000:如果沒有治療,可能在2個月內死亡


1萬:腸壁受損、內出血並在1到2周內死亡


2萬:中樞神經系受損、幾分鐘內失去意識、幾小時或幾天內死亡。


以下是輻射 暴露影響人體健康的簡介:


*輻射風險
專家表示,有3件事情決定輻射是否無害、
讓人衰弱或是致命,分別是暴露強度、持續時間與獲得治療。
輻射塵含有輻射物質銫137與碘,銫137的半衰期長,
碘的半衰期短。暴露強度是用毫西弗單位計算,
人體吸收的輻射量是以毫戈瑞(milligray)計算。


*輻射暴露
醫生說,在醫療用途上,暴露在控制中的微量輻射不會產生副作用。
舉例來說,一次腦部掃描會產生25毫西弗的輻射量,全身掃描會有150毫西弗。
不過,單次暴露在1000毫西弗,會產生暫時的輻射疾病,包括噁心與嘔吐。
全身暴露在5000毫西弗的輻射量,大概有一半的人可能會死亡;
暴露在6000毫西弗,如果沒有立即接受治療,將會致命。
根據核子產業組織世界核能協會(World NuclearAssociation),
單次暴露在1萬毫西弗的輻射量,會在「幾周內」導致死亡。
日本官員表示,15日上午10時20分,
福島核電廠2號與3號反應爐之間的輻射量為30毫西弗,
3號反應爐附近為400毫西弗,
4號反應爐附近為100毫西弗。
發生嚴重核子事故時,
核子反應爐爐心附近的輻射暴露量可達到好幾千毫西弗。

 

*輻射污染疾病
對健康造成的主要危害是癌症,尤其是白血病 ,
以及肺癌、甲狀腺癌與大腸直腸癌。
法國 輻射防護暨核子安全研究所
(Institute forRadioprotection and Nuclear Safety)
首要研究員古梅龍(Patrick Gourmelon)
表示:「風險與接收的輻射量成正比。」
他說:「即使是很小的輻射量,致癌的風險還是會升高。」
如果暴露在極高的輻射量,
人體骨髓會停止製造紅血球與白血球,
導致死亡。消化道內的細胞也特別容易受到侵害。
長期的影響是,輻射也會損及DNA,導致嬰兒可能有先天性缺陷。

 

*治療選擇
事前服用碘片有助防治空氣中的輻射碘進入甲狀腺,
導致罹患癌症,尤其是對嬰兒與小孩。
碘片最好是在得知輻射塵抵達的前一小時服用。

日本的指導方針指出,當可能吸收到的輻射值達到100毫戈瑞時
,就應該要發放碘片。毫戈瑞是以一名英國 物理學家命名。
一旦暴露在輻射中,最佳的第一步驟是,
丟掉受污染的衣服並清洗頭髮與身體。
有些藥物有助提高骨髓內部的白血球數量,
並強化身體受損的免疫系統。

po 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紅豆深具營養價值

16n8gar01e24l0-i0.jpg 

紅豆深具營養價值。
紅豆含豐富蛋白質、維他命B雜、
水溶性纖維,當中更含有礦物質
如鐵、銅、磷等。

鐵質可以幫助製造紅血球,預防貧血。
此外,紅豆更可提供肉類所含的氨基酸,
屬於素食者的上佳選擇。

一般而言,進食半碗紅豆可以代替一両肉所含的蛋白質。
不過,由於紅豆的外皮含有普林,因此痛風患者、
尿酸高人士,應留意進食分量,
而胃酸、胃氣較多者亦應避免進食太多紅豆。


紅豆用來製作甜品,更是百搭之選。
如想吃得有營,最好自行炮製,
如製法簡易的紅豆沙或紅豆糕等甜點,
自行控制糖分,分外健怡,亦可把紅豆加入白飯中,
煮成紅豆飯,增加纖維攝取量。

po 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刺激顧客欲望訣竅

顧客是否買你的東西,完全由顧客而定,
不能硬行推銷,這已是公理;
創造顧客就是引導、刺激顧客的購買欲望,
變被動銷售為主動創造。要想實現這個目標,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001.商品價廉物美,品種繁多;


002.務到家,誠實守信;


003.幽雅舒適的購物環境、購物氛圍;


004.在積極爭取每一個回頭客上動腦筋;


005.要善於分析不同年齡顧客、
不同性別顧客的購買心理特徵。
從而有的放矢地進行產品推銷;


006.刺激顧客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
觸覺等感覺器官;


007.來者都是客。


在接待不同的顧客時,以下三點應特別注意:


①顧客買與不買一樣對待。


②顧客買多買少一樣對待。


③顧客穿好穿壞一樣對待。


那麼,刺激顧客購買有什麼訣竅嗎?


001.免費贈送
這大概是最有效的促銷方式。


002.有創意、新穎的包裝
人要衣裳也要包裝。


003.新鮮的小玩意兒
應流行趨勢而推出的新奇產品,
特別易引起消費者的注意。


004.增添魅力的產品
大多數人都很注意服飾、飲食、生活方式、
個人保健的流行趨勢,而且除了想跟得上流行,
也希望自己更有魅力。


005.有個人風格的產品
這是個講究自我的時代,
每個人都希望由穿的衣服到使用的物品都能表達個人的品味。


006.強調技巧或知識的產品
“自己動手做”,目前可謂是風行世界。


007.具有感情投資的產品
有很多產品都可附加些感情的東西,
對孩子或寵物的愛,對父母的尊敬、
對自然環境的關心、甚至懷舊情緒等。


008.便宜的東西
每個人都喜歡討價還價、占點便宜,包括有錢人在內。


在刺激顧客購買的過程中,有許多方法可以借鑒,
當然,也可以動動腦筋,自己想一些辦法。
總之,如果能夠密切圍繞上面的幾點做文章,
效果應該是顯而易見的。


正確的做法是必須找出顧客的需要所在,
以及該如何滿足他們。

 

po 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神致股東信 妙語連珠


巴菲特(Warren Buffett)一年一度致股東信
以其精明的投資洞察力和樸素的格言警句而備受期待。
二者都讓人瞭解其公司和他本人的情況。
以下是最新的致股東信中的一些妙語:


關於伯克希爾(Berkshire,即「巴郡」)為何持有大量現金:
「借款者這才認識到,信用就像氧氣。
當它大量存在的時候,沒有人會注意到。
而失去以後,人們才會注意到。」


「資金總是向著機會流動,而美國有大量的機會。」


「加爾佈雷思(John Kenneth Galbraith)
曾經不無狡黠地觀察到一個現象,
那就是經濟學家們對想法是最節省的:
他們念研究生時學到的想法能用一輩子。
大學的金融系通常表現都差不多。
看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
幾乎所有人都固執地死抓著有效市場理論不放,
輕蔑地將駁倒了這一理論的強勁事實說成是“異常現象”。
(我一直都熱愛這樣的解釋:“地球平面說學會”
(Flat Earth Society)可能覺得一艘船環遊地球讓人討厭,
而且不合邏輯、不正常。)」

 

關於對沖基金:
「對沖基金界見證了普通合伙人的一些惡劣行為,
他們在世道好的時候獲得了巨額報酬,
然後當業績糟糕的時候,他們帶著自己的財富跑路了,
留下有限責任合伙人賠掉之前賺的錢。
有時這些普通合伙人還會在不久以後迅速成立另一隻基金,
以立即參與未來的收益,而無需彌補以往的損失。
將錢投給這種經理人的投資者,
應當被打上懦夫的標籤,而不是合伙人。」

 

「補充說明:當我們就庫姆斯加入公司發佈新聞稿時,
不少評論人士指出他沒什麼名氣,
並對我們沒有選一個大名鼎鼎的人表示不解。
我很懷疑他們有多少人會知道1979年時的
辛普森(Lou Simpson,GEICO保險公司投資經理,已退休)、
1985年時的傑恩(Ajit Jain,負責伯克希爾再保險業務),
或者是1959年時的芒格(Charlie Munger,伯克希爾副董事長)。
我們的目標是找一位有兩年經驗的實幹者,
而不是10年的老馬。
(對於一位80歲的CEO來說,這可能不是特別明智的比喻。)」

 

關於伯克希爾和樓市/抵押貸款危機:

「當借款人遭遇失業、生病、離婚等情況時,他們就有麻煩了。
此次衰退讓他們深受打擊。但他們希望保住自己的家,
而且基本上他們借貸的數目相對於收入也是很合理的。
除此而外,我們將初始的抵押借款留在自己的帳上,
也就是說我們沒有將它們證券化或以其他方式轉售。
如果我們在放貸方面犯傻,就得付出代價。
這是我們所關注的。如果全國的房屋買家都像我們的買家一樣行事,
美國就不會有那樣一場危機。」

 

關於自有房屋:
「自有房屋對大多數美國人來說是合算的,
尤其是以當前較低的價格和划算的利率……
但如果購房者“眼大肚子小”,
而貸款機構(通常受政府擔保的保護)又助長他的白日夢。
我們國家的社會目標不應當是讓人們住上他們夢想的房子,
而是讓他們住上自己負擔得起的房子。」

 

關於全球金融危機最糟糕的地方:
「如2009年一名投資者所說:這比離婚還慘
。我失去了一半的財產淨值--------老婆卻還在。」

 


關於即將舉行的年度大會:
「記住:要是有人說金錢買不到幸福,
那他只是還不知道該上哪兒買。」

po 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員工跳槽前的六個跡象

跳槽图片 碗.jpg 

你的員工今年是不是打算跳槽?
隨著就業市場復蘇﹐薪酬水平上升﹐
企業在2011年預計將出現較高的人員流動。
這對企業來說是個壞消息。

但好消息是﹐
對手下足夠瞭解的管理者能預先感知到員工的離職傾向。
有幾種方法可以看出員工對工作狀況不滿意﹐
可能正考慮離開公司。

下面是一些需要關注的員工跳槽跡象:

001、參與度減少。
在會議上向來發言積極的員工是不是突然變得安靜了?
這名員工是不是沒什麼特別的原因也不願意參加中午的同事聚餐?
整體的團隊參與度是不是降低了?

資產管理公司Alchemy Capital Management的
人力資源部負責人索納利•凡迪亞(Sonali Vaidya)說﹐
員工即將離職的最大特徵是﹐對工作上的一切事情都漠不關心。
她還說﹐如果是管理者打算辭職﹐那麼他可能變得態度更溫和﹐
待人處事輕鬆愉快﹐也不急於在最後期限前完成工作任務。


002、工作效率變低。
如果一個勤奮的員工突然變得懶散起來﹐你應該有所警惕。
這種員工可能工作主動性減弱﹐只是完成上級交待的任務﹐
也可能更頻繁地推遲完成工作的時限﹐還可能對於下週的工作準備不足。

移動電話運營商沃達豐(Vodafone)印度子公司Vodafone Essar Ltd.
的人力資源主管阿肖克•朗姆錢德蘭(Ashok Ramchandran)說﹐
如果一個員工週一清晨上班時沒有做好本週的工作安排﹐
甚至連這一天的行動計劃都沒有﹐那肯定有問題。


003、辦公室恐懼症。
考慮離職的員工往往會找各種借口遠離辦公室﹐
比如請很多次病假﹐上班遲到等等。
他可能會不準時上下班﹐找理由提前離開﹐
也可能利用病假和上班空檔去見招聘單位。

軟件服務公司iGate Corp.全球人力資源
負責人斯利尼瓦斯•坎杜拉(Srinivas Kandula)博士說﹐
一個對工作不滿的員工一般都討厭一週工作日的開始﹐
因此管理者要留心“週一缺勤者”。


004、經常抱怨和爭執。
員工經常提出反對意見可能是拖延時間等待正式宣佈辭職的一種策略。
當接到一項新任務或工作要求時﹐員工可能會說“讓我先研究一下”、
“我手頭忙做不了”或 “我覺得這麼做不管用”等。
BP Lubricants公司亞太區人力資源主管
瑪唐吉•高利杉卡(Matangi Gowrishankar)說﹐
在有些情況下﹐員工甚至會開始抱怨工作﹐
或者開始說老板或公司的壞話。
這可能會影響到團隊其他成員的情緒﹐
從而傷害公司的整體利益。


005、比較各家公司。
如果員工經常讚賞其他公司的企業文化﹐
貶低自己的公司﹐這是他們很可能就要辭職的明顯跡象。
坎杜拉說﹐對工作不滿意的員工會開始攀比其他企業﹐
就像一個不滿意的丈夫會拿妻子跟別的女人做比較一樣。

高利杉卡說﹐員工可能會談論以前就職的企業﹐
以及在一家新公司可以拿到的薪酬福利水平。


006、儀容儀表問題。
一個人在工作場所儀容儀表和行為舉止的細小變化可以傳遞出重要信息。
某個員工可能近期一直在避免與他人有直接的目光接觸﹔
某個員工可能平時穿著比較隨意﹐但最近經常穿正裝﹐
說不定他是要出去參加面試呢。

印度德里DLF Pramerica人壽保險公司
(DLF Pramerica Life Insurance Co.)的人力資源主管
阿努拉格•麥尼(Anuraag Maini)說﹐
如果有人在空會議室或其他地方打很長時間的電話﹐
那肯定在醞釀些什麼。

也許那人在打私人電話跟招聘企業交談。
不過﹐上述跡象以及其他一些舉動也會出於一些個人日常生活上的問題﹐
因此管理者不能想當然地直接認定員工就是要跳槽。
麥尼說﹐關鍵是要對員工行為舉止的任何變化都有所關注。
當員工舉止有異時﹐管理者應該與其交談﹐把情況搞清楚。

po 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善用疑幻疑真的市場預測

每年一月份,
成群的高薪專家都試圖
預測本年的經濟前景和市場走勢,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
幾乎所有的預測都被證明是錯誤的。


我們在這裡想提供一點與眾不同的東西:
即一個如何有效利用這些預測結果的方法,
即使你懷疑預測不準確也沒關係。

從整體來看,
這些預測有助於指出本年
你能合理預期的最好結果和最壞結果
並告訴你是否應該對未來抱有信心。


市場預測與市場本身一樣古老。
根據歷史學家愛麗絲‧斯羅特斯基
(Alice Louise Slotsky)的研究,
古代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的文字記錄中
有很多都是關於預測商品價格徵兆的資料,
如“烏鴉代表市場價格穩定”等。


事實上,從那時起,權威人士就一直
在做出各種預測並屢屢失手。
回顧2010年,被稱為“興登堡凶兆”(Hindenburg Omen)和
“死亡交叉”(death cross)的技術指標,
預示股市即將崩盤,很多市場專家預測中國股市將繼續走高,
美國經濟可能遭遇“二次探底”。
而至少到現在為止,所有這些預測都未能成為現實。


如果專家能準確預測2011年,則根據他們的說法,
美國股市將上漲10%左右,十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約為3%,
通貨膨脹率略低於2%,經濟增長率將在3%左右。
不過,如果靠這些預測來押注市場走向,
那你就太天真了。

為什麼擁有多年從業經驗、專業知識豐富、
能隨意接觸海量資料的人,
會如此頻繁地錯誤預測未來的市場走勢呢?


第一點,
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未來充滿著意外。
無論有多專業,一個人不可能準確預見到未來發生的事情,
以及人們將如何做出反應。
經濟學家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von Hayek)
於1974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在獲獎演說
《似乎有知識》(The Pretence of Knowledge)中說過這麼一句話:
市場作為一種複雜的現象,其走勢取決於許多個體的行為,
其結果取決於所有因素的綜合作用……
對市場的研究很難揭示全部的面目,
難以做出準確的度量。

預測失誤的原因還在於,它們要麼流於平庸,
要麼過於極端。對預測者來說,
做出與主流意見相差不大的預測毫無意義。
他們既不會因為跟大部隊站在一起而遭到解僱,
也不會因為比同行稍微好一點而名利雙收。
因此,如果預測者想脫穎而出,可能就得走向極端。

因此,大多數專家都傾向於圍繞一個安全的共識意見抱成一團,
而一小撮專家從事風險大但潛在收益高的買賣,
做出極端看多或極端看空的預測。
如果他們的預測正確,則奇跡般的準確性將令其一夜成名,
而如果預測錯誤,人們大多很快就會忘記。

另一個問題在於:專家分析複雜資料的方式並不始終如一。
給同一專家多次提供類似資訊時,他們會得出迥然不同的預測。
有一個結論至少從1954年以來就為人所知,
但幾乎從未在華爾街公開發表過
即根據專家預測方式建立的簡單電腦模型
比專家本身的預測更準確。
這是因為專家知道模型中的哪些變數比較重要,
於是過於頻繁地對各種變數做出主觀調整。


就像廚師瞎折騰一個成熟的烹飪配方容易搞砸一樣,
預測者太多的微調也會導致自己預測失敗。
一項研究發現,一個股票分析師用於預測未來收益
的固定電腦模型在72%的情況下比分析師本身更準確。

在2011年1月末的一份報告中,
礇豐銀行(HSBC)在倫敦的外匯策略師
大衛‧布魯姆(David Bloom)批評專家的預測前後不一,
僅僅因為近期歐元上漲,就紛紛改變觀點看好歐元。

因此,市場權威人士不僅會錯過沒人能夠預見到的大意外,
也很容易會因為一些小意外而做出過度調整。
美國北方信託公司(Northern Trust)的首席經濟學家
保羅‧卡斯瑞爾(Paul Kasriel)說,
市場預測者往往陷於一種我稱之為
“顧此失彼 (currentitis) ”的狀態,
他們看到一些不符合自己預期的數字,
於是想彌補自己的失誤,根據最新的資料做出調整,
結果反而再次預測錯誤,就這樣來回折騰。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現在有一點都是顯而易見的:
你應該進一步端正態度﹐以更謹慎的態度對待各種市場預測。


不過,你也可以利用好這些預測,方法如下:


01、不要相信專家對一年後情況的預測。
專家的短期預測比長期預測更準確一些。
費城聯儲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Philadelphia)
數十年來一直在進行一項“專業預測者調查”
(Survey of Professional Forecasters)。
收集幾十位專家對於經濟前景以及各種金融變數
的個人預測和整體中位值,從而形成一個資料庫。


與預測最新市場趨勢相比,該調查在預測通貨膨脹、
失業率和經濟增長(以實際國內生產總值的變動來衡量)
等變數方面要準確得多但只限於最近一兩個季度。
管理費城聯儲銀行這個資料庫的湯姆‧斯塔克(Tom Stark)和
其他研究人員表示,在此後的幾個月,
大多數預測的準確性將直線下降。


在預測未來一年的情況時,專家幾乎沒有任何優勢,
而只是對近期趨勢的簡單推測而已。


02、坦然面對預測失誤。
斯塔克說,沒有經濟學博士頭銜的大眾
往往認為專家預測十分準確,
就好像能直接拿去銀行兌現的支票一樣。
人們不懂得這些預測背後隱藏著大量的不確定性。

舉例而言,市場預測2011年美國的新屋開工數量為70萬,
比2010年預測的554,000有所上升。
然而,根據費城聯儲銀行收集的歷史預測準確性資料,
你可以有80%左右的把握認為,最終結果將在40萬到100萬之間。
也就是說,你將明智地預計到會有意外資料出現,
無論或高還是或低。

這並不意味著預測結果毫無價值,恰恰相反:
通過觀察預測失誤的潛在區間,你可以調整自己的預期,
避免做出過分自信的決策。
與此同時,喜歡對沖風險的
投資者可以更準確地估算自己所需要的保障。


在根據任何經濟變數預測做出決策前,
先瀏覽一下費城聯儲銀行網站上的
“預測失誤資料”(forecast error statistic)頁面,
看看以往的相關預測有多准。


03、聽聽市場的聲音。
沃頓商學院(Wharton School)教授、
《預測原理》(Principles of Forecasting)一書的作者
斯考特‧阿姆斯壯(J. Scott Armstrong)說,
如果一個市場裡頭有許多交易者,
那就不要試圖去猜透市場。


股市似乎不像一個能夠預測未來的風向標,
但與其它替代方式相比,還是要好上一些。
標準普爾500指數(S&P 500)往往能相當準確地
預測到未來短期內出現的經濟衰退和復蘇,
比如該指數在2007年末開始下跌,
而2009年出現大幅上揚。
過去幾週來,股價走勢暗示經濟將在2011年持續復蘇。


04、取不同的預測結果的平均值。
提高預測品質的最有效工具,
也許就是把從各個獨立管道取得的預測結果簡單地整合起來。
不要只看“專業預測者調查”的結果以及華爾街經濟學家
或策略師對於市場的共識,你應該撒一張更大的網。


一般而言,來自不同管道的預測者所獲取的資訊
以及使用的預測方法都不盡相同,
因此其失誤往往可以相互抵消。
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管理學教授
理查‧拉瑞克(Richard Larrick)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明:
假設有兩個預測,一個說股市會上漲20%,一個說會上漲4%,
結果股市漲了12%。第一個假設過於樂觀了八個百分點,
第二個假設過於悲觀了八個百分點,
而兩者的平均值剛好是12%,雖然兩個預測都很不準確,
但其平均值卻剛好說得分毫不差。

po 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球最難負擔樓價香港貴絕全球


美國顧問公司Demographia就全球城市樓市負擔比率作出一項調查,
包括美國、英國 、澳洲 、加拿大、新西蘭、愛爾蘭及中國(香港),
涉及325個城市(當中包括82個主要城市)。

報告指出,倘樓價在入息中位數的3倍或以下,
屬可負擔水平;
3.1至4倍屬溫和不能負擔水平;
4.1至5倍為難以負擔;
5.1倍或以上屬極難以負擔水平。

調查報告指出,截至去年第三季,香港樓價中位數為258萬元,
而全年家庭入息中位數為22.54萬元,
樓價中位數相當於全年家庭入息中位數的11.4倍,
為全球極難負擔水平的城市。

香港樓價過去一年急劇上升,美國一間顧問公司調查報告指出,
全球最難負擔樓價城市中,香港居首位,
樓價中位數相當於全年家庭入息中位數的11.4倍,
達極難負擔的水平。


由於香港樓價在第四季仍持續上揚,
故預期現時實際的樓價負擔水平有機會更高。
這反映現時香港整體樓價處於高水平。

po 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談判技巧101招


談判技巧101招>談判前的準備

001.要成為談判高手,得學會“讀懂”對方的需求。

002.記住,一個談判者絕不可能做太多的準備工作。

003.最先考慮你所能獲得的利益,而不是損失。

004.在談判實踐中提高你的技巧。

005.要做好談判時妥協、讓步的準備。

006.根據談判的類型,制訂相應的戰略。

007.明確代理人的職權。

008.明辨主次:準備在次要的地方做出讓步。

009.靈活機動——這是力量的象徵,而不是軟弱的表現。

010.如果你匆匆同意,便會後悔無窮。

011.寫下你所有的目標,然後將它們按主次排序。

012.確認哪些地方是可以妥協的,哪些是不可以的。

013.用一句簡單的話表達每一個目標。

014.談判前放棄所有不切實際的目標。

015.一定要收集與談判有關的所有重要信息。

016.在別人談判時靜坐旁觀。

017.從著名談判家的傳記中學習戰略戰術。

018.與瞭解談判對方的人交談。

019.留意,對方也許有一個隱蔽的議程。

020.不斷通過對方在談判中的表現來檢驗你的猜測。

021.如有可能,請教前任談判隊的成員。

022.事先調查誰將代表對方參加談判。

023.要使你的談判策略簡單、靈活。

024.談判時避免脾氣暴躁和灰心喪氣,永遠不要發怒。

025.擬定書面的時間表,以安排簡要介紹情況及演習戰術的時間。

026.穿那些令你覺得舒適的衣服,但它們要顯得精幹,不是太新潮,也不要太保守。

027.練習如何在談判桌旁保持沈默。

028.試覑制定議程——它會影響會議的其他部分。

029.比會議開始時間早到一點到達,你會顯得放鬆,有效率。

030.用簡潔的語言書寫議程,並在議程中包括每一項要討論內容的時間安排。

031.不要超過兩小時、一刻不停地持續談判。

032.牆上應有掛鐘,以便每個人能看到時間。

033.談判時,不要一下子展示你所有的戰術。

034.若需要的話,應確保各方都有私人的電話線。

035.如果需要查詢公司資料,不妨帶一台便攜式手提電腦。

036.確保領隊的目光可以接觸到所有重要的談判人員。

037.你方的“強硬派”應遠離對方的“強硬派”就座。

038.將椅子以等距隔開。


談判技巧101招>進行談判

039.談判開始時,陳述的觀點應該是那些不會引起爭議的、一般性的。

040.從一開始便強調達成共識的必要性。

041.聽別人說話時,不僅要聽他的內容還要聽他的語調。

042.提出建議時,儘可能不要夾雜感情因素。

043.直到你有相關的話要說時才開口。

044.仔細留意對方的提議。

045.適當的時候運用你的幽默感,但不要試圖表現得太聰明。

046.尋找談判立場上的共同點。

047.等對方完全結束時再做出回應。

048.如果不得以而用拖延的策略時,通常要顯得自然,也不要用得太濫。

049.應表明你所做的每一個讓步對你來說都是重大的損失。

050.要求休息時間以考慮新的提議。

051.如果你被一個成功的戰術挫敗了,在你回覆之前一定要“三思而行”。

052.訓練自己應付談判中常用的各種各樣的戰術。

053.當有未知的因素插入談判時,不妨休會。

054.僅參與有建設性的爭論。

055.如果一個全新的問題引入,不妨提出休會。

056.如果你一旦同意了“不留記錄”地談話,要遵守你的諾言。

057.讓你方的一名成員專門捕捉對方發出的信號。

058.保持警惕,關鍵的信號也許只持續一秒鐘。

059.觀察別人的身體語言時要學會相信自己的直覺。

060.問許多“怎樣”的問題,告訴對方你方願意妥協讓步。

061.觀察身體語言的變化並相應調整你方戰術。

062.定期總結並重新評估你方的立場。

063.運用重複的方法以及正確的身體語言來強調你方的主要觀點。

064.如果你覺得需要仲裁人調解,不妨將問題委托第三方。

065.永遠不要損害對方的尊嚴。

066.對方失去衝勁時,充分發揮你方優勢。

067.不要在一天的結束時談論主要事件,那個時候,你們精神疲乏。

068.不斷檢視對方觀點中的弱點。


判技巧101招>結束談判

069.首先只給出最少的讓步——你不需要讓得更多。

070.保持從容的目光接觸,強調每一個讓步對你來說都是嚴重的損失。

071.不要輕易讓步,除非你得到甚麼東西作為回報。

072.交易中在小事情上做出讓步是為了在大項目上不妥協。

073.提醒對方可達成協議的範圍有助於打破僵局。

074.完整記錄談判結束時達成的所有協議。

075.閱讀所有關於談判初期的筆記。

076.討論並定義任何書面形式中可能會產生歧義的詞。

077.確信你為了加快談判速度,沒有忽略任何事件。

078.當你要結束交易時,語氣要肯定,但不要帶攻擊性。

079.確認對方有足夠的權力結束交易。

080.給出最後的提議時,眼睛要望著對方。

081.如果你對協議不甚滿意,就不要簽名。

082.強調辯論中你所發現的共同之處。

083.試著理解對方的猶豫。

084.為了打破僵局,同意定一個日子回顧所做的讓步。

085.有禮貌,但要堅持原則。這會使你贏得尊重。

086.不要企圖用“以牙還牙”來回報。

087.當秩序恢復正常時,不要堅持道歉。

088.罷談後,及時與對方聯繫。

089.為了減少損害,應同意日後約定日期再會談。

090.把邀請第三方看成是積極的步驟,而不是失敗。

091.邀請調解人時要三思而後行——代價是昂貴的。

092.保證調解人在雙方急於談判有所進展時發揮作用。

093.考慮使用非常規性的方案來走出僵局。

094.對於好的仲裁,在你能力範圍之內的付費是值得的。

095.確保你完全瞭解仲裁的全過程。

096.選擇雙方都完全信任的仲裁者。

097.如果必要的話,要求第三方替你們約請仲裁人。

098.要在協議實施的順序上達成一致意見。

099.對如何履行達成的協議,擬定出最終的時間安排。

100.決定哪些人需要定期瞭解協議進程的最新消息。

101.留下好的最後印象,這與初次印象同樣重要。 

po 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身為主管,無論是面對公司外的客戶,
或者公司內的員工,常常都要用到談判技巧。
能否善用這個技巧,往往關係了事情的成敗。
你懂得如何談判嗎?

培訓與發展(T+D)雜誌最近歸納,
談判中最常用到的十個談判技巧:

 

01.如果…那麼…。
例如,求職者要求五萬元的薪資,
但是公司提出四萬八千元,求職者可以表示:
“如果上班半年,我達到了公司的目標,
那麼能不能幫我加薪到五萬元?”

 

02.放棄的每件事物,都要換取一些回報。
例如,主管要求員工在一個月內擬出專案,
但是員工回復無法如期完成,
主管可以提出:“如果下個月你能完成這個項目,
我會多給你兩個月的時間,去完成其他工作。”

 

03.德雷莎修女的原則。
德雷莎修女懂得尋求協助,以達到目標,
談判時可以運用相同的技巧。
例如,培訓主管發現某部門的員工,
常常缺席培訓,他可以告訴該部門的主管:
“有些員工告訴我,主管不給他們時間受訓,
你可不可以幫我安排員工的時間,
讓員工可以完成工作,也可以受訓。”

 

04.幫助我瞭解。
問問題以厘清對方的看法。
例如,在授課時,一名學員反駁老師:
“你現在談的這個技巧,對我們根本沒用。”
老師不用再向他解釋技巧的好處,
而是可以反問他:“為什麼你覺得這個技巧沒用?”

 

05.同理心。
瞭解對方的顧慮及解釋自己的想法。
例如,有些主管希望公司把培訓的時間縮短,
培訓部門可以說:“我瞭解你們的時間寶貴,
我碰到許多主管,都覺得他們沒有時間受訓,
但是最後他們發現,投資兩天的時間受訓,
成果非常好。”

 

06.你一定是在開玩笑。
表達出無法置信的感覺,
以鼓勵對方提出更好的條件。
例如,員工向主管追加五萬元預算,
主管可以說:“五萬元!你一定是在開玩笑。”

 

07.有條件的不。
提出的條件比對方要求的少一些,
希望對方因此放棄。
例如客戶要求公司下星期多完成一件工作,
公司在拒絕時可以說:
“我們很樂意多幫你完成工作,
但是下星期不行,下下星期可以嗎?”

 

08.更高層的權力。
表示自己沒有決定權,
必須獲得上層的允許。
例如,客戶要求在週末加開課程,
你拒絕時可以說:
“我沒有權力在週末時使用教室。”

 

09.引用專家的意見。
例如,幾個部門的主管
不希望員工浪費上班時間受訓,
培訓部門可以說:“總裁參加過這個培訓,
他告訴我這個培訓非常實用。”

 

10.你要套餐嗎?
模仿速食店的套餐做法,
提供更優惠的條件,
以贏得對方更多的承諾

po 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